正乐府十篇(其三)贪官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庭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腐败的官僚体系,国家选拔吏不以才干为标准,而是根据个人地位和财富。诗中的“素来不知书”表明这些官员缺乏文化修养与专业知识,只能凭借权势和暴力进行统治。“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则显示了他们的职位高低不一,影响范围从小到大。诗人通过“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来强调这些官员对民众的伤害,既有愚昧无知之辈,也有心狠手辣之徒。

接着,“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明君主下的太平盛世与现实中的黑暗统治之间的反差感慨。古时圣王以仁义治国,不遗弃任何有才能之士,而今朝则是“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选拔吏既不公平也不注重道德。

诗人进一步批判现实中的官员选拔制度,“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质疑为什么不广纳贤才,不进行更为公正和严格的考察。最后,“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表明即便是底层官员尚且有德行可言,那么高位之人又如何呢?“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则指出了这些官员只知用金钱来笼络人心,将才智之士都纳入自己的队伍。

诗的结尾,“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一旦天下不再太平,他愿意舍生取义。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官员与民众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正乐府十篇(其十)哀陇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崄,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九)诮虚器

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

持以遗北虏,绐云生有神。

每岁走其使,所费如云屯。

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

未闻作巧诈,用欺禽兽君。

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云。

如何汉宣帝,却得呼韩臣。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六)贱贡士

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

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如何贤与俊,为贡贱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

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

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七)颂夷臣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