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禅院避暑联句

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颙宅。

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

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

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

到此失烦襟,萧然揖禅伯。

藤悬叠霜蜕,桂倚支云锡。

清阴竖毛发,爽气舒筋脉。

逐幽随竹书,选胜铺苮席。

鱼跳上紫芡,蝶化缘青壁。

心是玉莲徒,耳为金磬敌。

吾宗昔高尚,志在羲皇易。

岂独断韦编,几将刓铁擿。

天书既屡降,野抱难自适。

一入承明庐,盱衡论今昔。

流光不容寸,斯道甘枉尺。

既起谢儒玄,亦翻商羽翼。

封章帷幄遍,梦寐江湖白。

摆落函谷尘,高欹华阳帻。

诏去云无信,归来鹤相识。

半病夺牛公,全慵捕鱼客。

少微光一点,落此芒磔索。

释子问池塘,门人废幽赜。

堪悲东序宝,忽变西方籍。

不见步兵诗,空怀康乐屐。

高名不可效,胜境徒堪惜。

墨沼转疏芜,玄斋踰阒寂。

迟迟不可去,凉飔满杉柏。

日下洲岛清,烟生苾刍碧。

俱怀出尘想,共有吟诗癖。

终与净名游,还来雪山觅。

形式: 古风

翻译

热气从何处躲避,来到戴颙的住所。
在这里摆脱烦恼,放下心中的忧虑。
在树林下抓痒,在山涧边躺卧。
残蝉在烟雾外鸣叫,野鹤的足迹留在沙滩。
到这里烦恼消失,向禅师恭敬行礼。
藤蔓挂着霜后的蛇蜕,桂树靠着云间的锡杖。
清冷的阴凉让人心神清爽,清新的空气舒展筋骨。
跟随竹林中的幽静,选择美景铺开坐垫。
鱼跃上紫色的芡实,蝴蝶化作青壁上的图案。
心灵如玉莲般纯洁,耳朵能抵挡金磬的响声。
我们的祖先曾高尚,志向在伏羲的《易经》。
不只是研读经典,甚至磨砺铁器。
天书多次降临,野外生活难以满足。
进入朝廷后,对比古今变迁。
时光匆匆,真理有时需妥协。
既已离开儒学,又尝试扩展羽翼。
奏章遍布宫廷,夜晚梦境却在江湖。
拂去函谷关的尘埃,头巾歪斜地戴着。
诏书离去无音讯,归来的鹤似旧识。
半病的我失去了牛公的活力,全然懒于捕鱼。
微弱的星光,落在孤独的角落。
僧人询问池塘,弟子们忽视了深思。
令人悲伤的是,东序的宝贵学问变为西方的记录。
不再有步兵的诗歌,只能怀念康乐的木屐。
崇高的名声不可效仿,美好的景色只能惋惜。
墨池变得荒芜,玄斋更加寂静。
迟迟不愿离去,凉风吹过杉柏。
夕阳下的洲岛清澈,僧侣们的烟霞绿意盎然。
我们都怀有超脱尘世的想法,共享诗歌的热爱。
最终将与净名一起游历,再到雪山寻找更多。

注释

歊蒸:热气。
戴颙:人名。
逍遥:自由自在。
轻策:轻便的手杖。
爬搔:抓痒。
偃仰:躺卧。
残蝉:秋后的蝉。
野鹤:野生的鹤。
萧然:清冷的样子。
禅伯:禅师。
霜蜕:蛇的皮。
云锡:云间的锡杖。
爽气:清新之气。
筋脉:筋骨。
竹书:竹简书。
苮席:草席。
紫芡:紫色的芡实。
青壁:青色的墙壁。
玉莲:比喻纯洁的心灵。
金磬:金属制成的磬。
羲皇易:伏羲的《易经》。
韦编:古代书籍的竹简。
天书:神秘的启示。
野抱:野外的生活。
承明庐:宫廷。
盱衡:抬头看。
流光:时光。
斯道:这条道路。
谢儒玄:离开儒学。
商羽翼:拓展思想的翅膀。
帷幄:宫廷。
江湖白:夜晚的江湖梦。
函谷尘:函谷关的尘土。
华阳帻:华阳巾。
诏去:诏书离去。
归来鹤:归来的仙鹤。
牛公:指代有活力的人。
捕鱼客:渔夫。
少微光:微弱的星光。
芒磔索:孤独的角落。
池塘:僧人问及的池塘。
幽赜:深思。
东序:东方的学问。
西方籍:西方的记录。
步兵诗:古代诗人步兵的作品。
康乐屐:康乐的木屐。
高名:崇高的名声。
胜境:美好的景色。
墨沼:墨池。
玄斋:静室。
凉飔:凉风。
杉柏:杉树和柏树。
苾刍:僧侣。
碧:绿色。
吟诗癖:爱好诗歌。
净名:佛教人物。
雪山:雪山圣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季寻找凉爽之地的过程和心境。开篇即写到了“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颙宅”,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求取清凉的心情。接着,“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展示了诗人摆脱束缚、释放自我的意境。

在“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一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形。随后,“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到此失烦襟,萧然揖禅伯”表达了诗人在这片清净之地找到了心灵的安顿。接下来的“藤悬叠霜蜕,桂倚支云锡”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清阴竖毛发,爽气舒筋脉”一句,不仅形象地描写了凉风拂面、精神愉悦的情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在“逐幽随竹书,选胜铺苮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悠然自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紧接着,“鱼跳上紫芡,蝶化缘青壁”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心是玉莲徒,耳为金磬敌”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标准都非常高洁。随后,“吾宗昔高尚,志在羲皇易”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先贤之道的追求与向往。

“岂独断韦编,几将刓铁擿”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紧接着,“天书既屡降,野抱难自适”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天命与个人意志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一入承明庐,盱衡论今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和反思。接下来的“流光不容寸,斯道甘枉尺”则是对于时间流逝和道德修养的感慨。

“既起谢儒玄,亦翻商羽翼”一句,通过诗人对古籍的研读与思考,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紧接着,“封章帷幄遍,梦寐江湖白”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摆落函谷尘,高欹华阳帻”一句,描绘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反思。随后,“诏去云无信,归来鹤相识”则是对友情和相知的珍视。

“半病夺牛公,全慵捕鱼客”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是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情感体验。紧接着,“少微光一点,落此芒磔索”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释子问池塘,门人废幽赜”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和谐统一。随后,“堪悲东序宝,忽变西方籍”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改变和失落的情感体验。

“不见步兵诗,空怀康乐屐”表达了诗人对往日友情和文学生活的怀念。紧接着,“高名不可效,胜境徒堪惜”则是对个人声誉与美好环境的珍视。

“墨沼转疏芜,玄斋踰阒寂”一句,以深邃的墨香和宁静的书房氛围,描绘出诗人隐逸生活的意境。随后,“迟迟不可去,凉飔满杉柏”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清净之地的不舍与留恋。

“日下洲岛清,烟生苾刍碧”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紧接着,“俱怀出尘想,共有吟诗癖”则是对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终与净名游,还来雪山觅”一句,以诗人的精神旅程和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追寻,作为全诗的结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正乐府十篇(其四)农父谣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

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正乐府十篇(其一)卒妻怨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三)贪官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庭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十)哀陇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崄,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