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山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登上天坛山,心旷神怡地独自吟唱。
满眼的山峰像子孙般排列,共有三十六座。
攀附着藤蔓攀登至最高峰,那里有座少室屋。
隐士已化作飞仙,庭院中生长着苜蓿。
古老的石碑被野火烧过,字迹剥落难以辨识。
幼鹿静卧在幽深的岩石间,孤独的鸟鸣回荡山谷。
我卸下马鞍稍作停留,这半天的闲暇已足够。
我长啸一声,准备离去,写下诗歌记录这份孤独与幽静。

注释

洒然:心境舒畅,无拘无束。
曾巅:最高峰。
少室屋:可能指山顶的小屋。
山人:隐居山林的人。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
剥落:脱落,磨损。
幽岩:隐蔽的岩石。
偷閒:偷得片刻悠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天坛山的景象与感受。"洒然清吟目"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眼前展现的是一派大自然的壮丽图画。"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众多,如同家谱中的子孙一样繁盛,而"罗列三十六"则暗示了一种整齐有序之美。

诗人在山中发现"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似乎是一处隐逸的所在,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山人化飞仙"则是对这位居住在此的山人的形象描绘,仿佛他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仙境般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庭除生苜蓿"可能是在描写山中的一处庭院,那里的苜蓿自生自灭,与世无争。"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述,时间的流逝让曾经的文字符号变得模糊不清。

在山中,诗人还看到了"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的情景,这些生灵都在自然中安详地生活着,似乎与人类的喧嚣无关。最后,"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开这片美丽山川的心情,而"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则是对这次登山体验的一种总结和纪念。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华峰

华山山木乱纷纷,铁锁垂垂袅袅猿。

石齿齿前光烁烁,壁岩岩后势奔奔。

奇奇怪怪云根耸,郁郁葱葱雾气昏。

上上上头仍上上,最高高处有乾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巴陵

重到巴陵秋正清,岳阳城下系孤舲。

江湖万里水云阔,天地一凉河汉明。

月出洞庭鱼婢舞,气蒸云梦雁奴腥。

篙工又鼓潇湘柁,渔笛渔榔上下鸣。

形式: 七言律诗

开平

冷霰撒行车,呻吟独搔首。

须臾大如席,风卷半空走。

母子鼻酸辛,依依自相守。

书生倒行囊,沽来一樽酒。

暂时借温和,耳热岂长久。

万木舞阴风,言语冰在口。

毡房耿无眠,兀兀听刁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忆湖上

我忆西湖断桥路,雨色晴光自朝暮。

燕去鸿来今几度,梅花万里水云隔。

日夜思家归不得,偶然醉归文姬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