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可遵

打睡禅和万万千,梦中趋利走如烟。

劝君打快修禅定,老境如蚕已再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宋朝释了元所作的《答可遵》诗,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虚幻与修行的必要性。

首句“打睡禅和万万千”,形象地描绘了世人沉迷于日常琐事与俗务,如同无休止的睡眠与打坐,却未能真正领悟生命真谛的状态。这里的“打睡”并非实指睡眠,而是借喻人们在忙碌与混沌中度过时光,仿佛在无意识中消耗生命。

次句“梦中趋利走如烟”,进一步深化了对世俗追求的描述。在梦中,人们为了利益而奔走,犹如烟雾般散漫而短暂,暗示了这种追求的虚幻与不实。这里将“趋利”的行为比作“梦中”和“如烟”,强调了其非真实性和易逝性。

后两句“劝君打快修禅定,老境如蚕已再眠。”则提出了对读者的建议,即鼓励人们迅速投身于禅定的修行之中。禅定在这里被看作是超越世俗、达到内心平静与智慧的途径。将“老境”比作“蚕已再眠”,意味着人到晚年时,如果还未觉醒,就如同蚕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失去了改变与成长的机会。这既是对老年人的提醒,也是对所有人的警醒,强调了及时修行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洞察。它不仅是一首劝导人们重视内心修行的诗歌,也是一幅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4)

释了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刘凝之中允

庐山南面落星滨,八十清强致仕人。

天下共推为大老,皇家不得作忠臣。

云栖高锁真空月,竹洞深藏觉苑春。

莫道神仙便无事,赤心长是念斯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为像赞

李公天下石麒麟,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华明人事,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

形式: 押[真]韵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戒杀文

鳞甲材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

只为当时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

磨刀着火或研齑,口不能言眼还觑。

或槌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

㷟燖毛羽括皮鳞,刮脊剜心犹吐气。

美君喉,誇好味,劝子劝妻言俊利。

只知恣性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对至,面睹阎王争敢讳。

从头一一报无差,炉戾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

食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兼能买放生,免入阿鼻无问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