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像赞

李公天下石麒麟,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华明人事,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

形式: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与对世间事物的洞察。首先,“李公天下石麒麟”一句,以“石麒麟”象征李公的崇高地位与非凡气度,隐喻其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石麒麟一般稳固而尊贵。接着,“传得云居道者真”则表明诗人通过云居道者的教导,获得了深刻的人生智慧,仿佛得到了真正的指引。

“不为拈华明人事,等闲开口笑何人”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事的淡然态度。他并不刻意去揭示或解释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以一种轻松的态度看待他人,似乎在说,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行为或言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豁达更为重要。

“泥牛漫向风前嗅,枯木无端雪里春”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泥牛在风中嗅闻,枯木在雪中却意外地展现出生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即使在看似无望或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依然能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希望,这种生命力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对现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与超脱态度。在繁华与喧嚣之中,人们往往迷失自我,但诗人却能认清自己的价值与位置,生活在和平与安宁的时代,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24)

释了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戒杀文

鳞甲材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

只为当时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

磨刀着火或研齑,口不能言眼还觑。

或槌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

㷟燖毛羽括皮鳞,刮脊剜心犹吐气。

美君喉,誇好味,劝子劝妻言俊利。

只知恣性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对至,面睹阎王争敢讳。

从头一一报无差,炉戾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

食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兼能买放生,免入阿鼻无问地。

形式: 古风

颂古联珠

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

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焦山三诏洞

畴昔先生此掩关,紫泥三到石房间。

若教便逐蒲轮起,安得清风镇海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