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
尽日推閒事,还归空屋来。
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
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空旷的意境。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虚幻的空间—“空屋”,在这里,他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孤独,更是在精神上与现实世界隔绝。"骑马入空台"一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化了这种超脱感。
"尽日推閒事"表明诗人对世间俗务的漠视态度,而"还归空屋来"则显示出一种无奈或宿命的回归。这两句构成了诗中的一种动静交替,反映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描绘了一幅夜景图画。月光如水般流淌,穿透了空屋中的阴影,而灯火熄灭,只剩下残留的烟灰。这两句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腻刻画,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力的消减。
最后两句"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则将思绪投向遥远的地方—“咸阳道”,这是古代通往长安(今西安)的重要道路,而“魂车昨夜回”则是一种超自然的表述,诗人灵魂似乎在梦中旅行,体现了对过去或故土的深切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无常,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无尽追怀。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想到江陵无一事,酒杯书卷缀新文。
紫芽嫩茗和枝采,朱橘香苞数瓣分。
暇日上山狂逐鹿,凌晨过寺饱看云。
算缗草诏终须解,不敢将心远羡君。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
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
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
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始服沙陁虏,方吞逻逤戎。
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