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回谢子蒙见谕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送葬十里后告别,独自骑马返回家。
厅堂半满寒烟缭绕,庭院处处是燃烧后的灰烬。
幼女依靠他人询问,病弱的丈夫只能独自哀伤。
潘安般的新诗寄来,依旧是在深夜时分到达。

注释

十里:指送葬的路程远达十里。
抚柩:抚摸棺木,表示送别死者。
一身:独自一人。
寒烟:冷清的烟雾,形容凄凉的景象。
半堂影:厅堂内因人去而显得空荡,只有影子相伴。
烬火:燃烧后的余火,这里指火灾或祭奠留下的灰烬。
满庭灰:庭院布满了灰烬,形容凄惨的场景。
稚女:年幼的女儿。
凭人问:依靠别人来打听消息,显示出无助。
病夫:身体不好的男子,这里指自己。
空自哀:独自悲伤,无人能解其痛。
潘安:古代美男子,此处比喻文才出众的人。
寄新咏:寄来新的诗作。
仍是:依旧是。
夜深来:在深夜的时候送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与家人告别的情景,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和家庭之悲。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这两句以动作开篇,强调了将军匆忙离去的情形。"抚柩"指的是触摸棺木,意味着与死者告别,而"一身骑马回"则表现出将军迅速返回战场的决心。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这两句通过对家宅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寒烟"可能是指战后残留的硝烟,而"半堂影"则隐喻着家庭的不完整和悲伤。"烬火"和"满庭灰"更直接地表明了家园被毁的景象。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这两句聚焦于留守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年幼的女儿和生病的父亲,他们在战乱中表现出的无助和悲伤。"稚女凭人问"描绘了孩子对离去者的询问,而"病夫空自哀"则展现了家中的老弱之人的悲凉。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最后两句可能是在引用历史上的美女潘安的故事,以此比喻战争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不舍。"夜深来"则增添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时代家庭的苦难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是一首充满深刻内涵的战争题材诗歌。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一)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

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

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二)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

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始服沙陁虏,方吞逻逤戎。

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三)

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

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

路隘车千两,桥危马万蹄。

共嗟封石检,不为报功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幽栖

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

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

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