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诫

眼将䀫就枕,肠觉饥即食。

物我陈两间,化毋均埏埴。

人唯草一茎,随时恣生息。

百年苦无多,矻矻劳心力。

龙驹毙良材,翡翠伤羽翼。

贤哉塞上翁,心不计得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自诫》由明代诗人普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如“眼将䀫就枕,肠觉饥即食”,描绘了人的自然需求与生活常态,体现了生活的平凡与必然。

接着,“物我陈两间,化毋均埏埴”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物”与“我”置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强调了个体在宇宙万物中的位置和变化的无常。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引出了对时间、劳作、得失的反思。

“人唯草一茎,随时恣生息”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以草喻人,指出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与生命的自然循环。这不仅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是对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的倡导。

“百年苦无多,矻矻劳心力”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对劳碌生活的反思,暗示了对追求物质与功利的批判,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龙驹毙良材,翡翠伤羽翼”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优秀人才遭受不公对待的悲剧,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与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深深忧虑。

“贤哉塞上翁,心不计得失”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借塞上翁的故事,赞扬其超然物外、不以得失为念的高尚品德,以此作为人生的理想境界,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综上所述,《自诫》不仅是一首对个人生活状态的自我反思之作,更蕴含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重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13)

普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有冬

于年春有冬,于日朝有夕。

漂泊旅亭人,忽尔归来客。

堂堂七尺躯,明明梦窟宅。

青史数行字,荒丘一片石。

人间竟无赖,地下终何益。

但图此生容,入穴免逼迫。

若知养心术,无欲乃良策。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怀南山旧居

我本山中人,却来城市住。

一违猿鹤盟,幽思于谁诉。

茅舍锁烟霞,苍苔兹石路。

欲归归未得,花落春光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过牛头寺

行过多歧又问歧,云林深处到来迟。

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悼竹岩处士

竹阴山色郁葱葱,厌俗编茅向此中。

花谢水流人不返,蛛丝空罥半窗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