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二)

风卷龙沙,云垂平野,晚来密雪交飞。

坐看阑槛,琼蕊遍寒枝。

妆点兰房景致,金铺掩、帘幕低垂。

红炉畔,浅斟低唱,天色正相宜。

更阑,人半醉,香肌玉暖,宝髻云敧。

又何须高会,梁苑瑶池。

堪笑子猷访戴,清兴尽、忍冻空回。

仍休羡,渔人江上,披得一蓑归。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强风吹过沙漠,乌云低垂在平坦的原野,傍晚时分密集的雪花纷飞。
静坐栏杆旁,看着洁白如玉的雪花覆盖寒冷的树枝。
雪花装饰了闺房,金色的装饰物遮掩着低垂的帘幕。
在红炉边,轻酌浅唱,这样的天气正合适。
夜深了,人们大多已微醺,肌肤温润如玉,发髻斜倚。
又何必追求高雅的聚会,像梁苑瑶池那样的奢华场所。
可笑的是子猷去拜访戴安道,兴致全无,只能忍受寒冷空手而归。
不必羡慕渔人江上披蓑而归,这样的生活也足够了。

注释

阑槛:栏杆。
琼蕊:比喻洁白的雪花。
兰房:闺房,女子居住的地方。
金铺:金色的装饰品。
红炉:烧火的红炉,象征温暖。
子猷访戴:典故,指晋代子猷访友戴安道,不顾天气寒冷。
披得一蓑归:渔人披蓑衣归家,形容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满庭芳·其二》是宋代词人蔡伸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闲适生活画面。开篇“风卷龙沙,云垂平野,晚来密雪交飞”三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风起沙舞、雪花纷飞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冬季的寒冷与苍茫。

接着,“坐看阑槛,琼蕊遍寒枝”写词人静坐栏杆旁,欣赏着如琼花般洁白的雪花覆盖在树枝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妆点兰房景致,金铺掩、帘幕低垂”进一步描绘室内景象,温暖的房间被装饰得如仙境一般,帘幕低垂,增添了温馨的气氛。

“红炉畔,浅斟低唱,天色正相宜”描绘词人在红火的炉边,轻酌浅唱,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温暖,与室外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词人的闲适心情。

下片“更阑,人半醉”转而描述夜深人静时分,词人微醺的状态,肌肤温润,发髻微斜,流露出一种醉人的美态。“又何须高会,梁苑瑶池”表达了词人对豪华宴会的淡然态度,认为平凡的生活就足够美好。

最后,“堪笑子猷访戴,清兴尽、忍冻空回”引用子猷访戴的典故,表示词人不愿像古人那样冒着严寒寻访朋友,而是更愿意享受当下宁静的生活。“仍休羡,渔人江上,披得一蓑归”则以渔人披蓑而归的形象,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词人对冬日雪景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平淡而惬意生活的深深喜爱。

收录诗词(172)

蔡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 号:友古居士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088—1156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五)

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

故人相过,情话款良宵。

酒晕微红衬脸,横波浸、满眼春娇。

云屏掩,鸳鸯被暖,敧枕听寒潮。

如今,成别恨,临风对月,总是无聊。

念伤心南陌,执手河桥。

还似一场春梦,离魂断、楚些难招。

佳期在,踏青时候,花底听鸣镳。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萧]韵

满庭芳(其一)

烟锁长堤,云横孤屿,断桥流水溶溶。

凭阑凝望,远目送征鸿。

桃叶溪边旧事,如春梦、回首无踪。

难忘处,紫薇花下,清夜一尊同。

东城,携手地,寻芳选胜,赏遍珍丛。

念紫箫声阕,燕子楼空。

好是卢郎未老,佳期在、端有相逢。

重重恨,聊凭红叶,和泪寄西风。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瑞鹤仙

玉猊香谩爇。叹瓶沈簪断,紫箫声绝。丹青挂寒壁。

细端详,宛是旧时标格。音容望极。

奈弱水、蓬山路隔。

似瑶林琼树,韶华正好,一枝先折。凄切。

相思情味,镜中绿鬓,看成华发。临风对月。

空罗袂,揾清血。

待随群逐队,开眉一笑,除你心肠是铁。

看今生,为伊烦恼,甚时是彻。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蓦山溪(其一)登历阳城楼

孤城暮角,落日边声静。

醉袖拂危阑,对天末、孤云愁凝。

吴津楚望,表里抱江山,山隐隐,水迢迢,满目江南景。

羁怀易感,往事伤重省。

罗袂浥残香,鬓星星、忍窥清镜。

琼英好在,应念玉关遥,凝泪眼,下层楼,回首平林暝。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