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

去梁无故又辞齐,弟子纷纷益不知。

天下未平虽我事,己身已枉更何为。

后来谁是闻风者,当世何尝不召师。

士要自高无顾世,遗编今亦有人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离开梁国没有正当理由,又辞别了齐国,弟子们纷纷离去,更加困惑不解。
尽管天下还未太平,但这本是我应尽的责任,然而自身已陷入困境,还能做什么呢?
未来谁能成为追随者,当今社会难道就不能召回贤师吗?
士人应该自我提升,不顾世俗的眼光,但遗留的著作如今仍有人质疑。

注释

去梁:离开梁国。
无故:没有正当理由。
辞齐:告别齐国。
弟子纷纷:弟子们相继离去。
益不知:更加困惑。
天下未平:天下尚未太平。
虽我事:虽然是我的责任。
己身已枉:自身已经陷入困境。
何为:还能做什么。
后来:未来。
闻风者:追随者。
当世:当今社会。
召师:召回贤师。
士要自高:士人应有高尚追求。
无顾世:不顾世俗眼光。
遗编:遗留的著作。
有人疑:仍有人质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令的作品,名为《读孟子》。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阅读孟子的著作,对当世学者和士人的态度进行了深刻反思。

"去梁无故又辞齐,弟子纷纷益不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离去无常、弟子们不明事理的感慨。"天下未平虽我事,己身已枉更何为。"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面对纷扰世界的无力感和内心的困惑。

"后来谁是闻风者,当世何尝不召师。士要自高无顾世,遗编今亦有人疑。" 最后的四句,诗人提到历史上那些能够理解大道理的人,批评当代士人们只追求个人名利,对待身后的评价持有怀疑态度。

整首诗语言凝练,思想深邃,体现了诗人对古圣先贤的崇敬和对后世学者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道德修养与个人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于知识传承的关切。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偶成

十日九自病,偶平还苦吟。

万金无枉志,千古有遗心。

静隐支凭几,寒搔发解簪。

南风久寂寞,谁继五弦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介甫

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

谁与蹠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馀地许相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介甫

已推事业皆归命,空有文章自满家。

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

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议扬雄正自哗。

贤哲相望每千古,得逢犹说与时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朱元弼

春城春雨绿春潭,冉冉归舟上去帆。

爱子有诗留我别,悔予无酒伴君衔。

东风随卷行人袖,落日犹明去客衫。

好有新诗寄幽寂,我心无泊似摇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