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知府(其一)

蜀有古爱直,公为令子孙。

驻原曾婉画,治狱辄平反。

槁落荣观尽,纡徐雅道存。

灵光洞劫火,德齿晚弥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蜀地自古就崇尚正直,您担任官职让子孙承继。
您在原野上留有公正的痕迹,审理案件总是能做出公正判决。
繁花落尽,荣誉消散,但您的优雅之道依然留存。
您的精神如灵光穿越劫难之火,品德随着年华增长更显尊贵。

注释

蜀:指四川地区。
古爱直:古代崇尚的正直风气。
令:担任官职。
子孙:后代子孙。
驻原:治理地方。
婉画:公正描绘(比喻公正处理事务)。
治狱:审理案件。
辄:总是。
槁落:凋零,形容事物衰败。
荣观:荣誉和景象。
纡徐:从容不迫,优雅。
雅道:高尚的道德之道。
灵光:神圣的精神光芒。
洞劫火:穿透灾难的火焰。
德齿:美德与年岁。
晚弥尊:越老越受尊敬。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挽杨知府(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一位官员的德行与才华。这位官员不仅拥有古代圣贤之爱人于民的品质,而且能够以身作则,教导子孙遵循正道。

"蜀有古爱直,公为令子孙。" 这两句表明这位官员在蜀地实行古圣先贤所倡导的仁爱之道,并将这种美德传授给后代,以此作为教育子孙的榜样。

"驻原曾婉画,治狱辄平反。" 这里描述的是这位官员在审理案件时的公正无私,他曾在原野(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细致入微地审视每一案件,确保每一次判决都是公正合理。

"槁落荣观尽,纡徐雅道存。" 这两句描绘了官员德行的完美与他的治理之道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在衰败或困难的情况下,他的高尚品格依旧被人们所铭记。

"灵光洞劫火,德齿晚弥尊。"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官员在逆境中仍然坚守正道,就如同灵光能够穿透黑暗一般,他的美德在晚年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品行和治理才能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赞扬。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杨知府(其三)

见说佳眠食,遗身疾自无。

方期操几杖,俄已易床肤。

久读耆旧传,仍联嫁娶图。

湘岑望不到,洒泪向天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陈本斋尚书(其二)

天俾公多寿,人知道不孤。

超然一室内,不与万波俱。

甲子新诗稿,烝尝旧布襦。

何妨传遗老,文字照龟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陈本斋尚书(其一)

在昔实斋老,公能继盛名。

平生守师说,晚岁萃儒荣。

禋赦原兵祸,台纲忤物情。

抽身甬东去,腾上几公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陈本斋尚书(其三)

有意超尘俗,无心爱夕晖。

劝餐惟屡却,持璧竟全归。

得正复奚憾,偷生良所非。

传家孙子盛,端不坠前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