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本斋尚书(其二)

天俾公多寿,人知道不孤。

超然一室内,不与万波俱。

甲子新诗稿,烝尝旧布襦。

何妨传遗老,文字照龟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上天赐予你长寿,人们都知道你不孤单。
你在静室中超脱尘世,不随世间万物起落而动。
六十岁的新诗稿已完成,日常穿着的旧衣衫依旧朴素。
不妨将这些诗文传给后辈,让它们如龟甲上的文字,永载史册。

注释

天:上天。
俾:给予。
公:你。
多寿:长寿。
人:人们。
道:知道。
孤:孤单。
超然:超脱尘世。
一室:静室。
内:内中。
万波:世间万物。
俱:一起。
甲子:六十岁。
新诗稿:新写的诗稿。
烝尝:指祭祀时的食物,这里代指生活。
旧布襦:旧的布衣。
何妨:不妨。
传遗老:传给后辈。
文字:诗文。
照:照亮。
龟趺:龟甲上的文字,古代常用以刻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挽陈本斋尚书(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陈本斋先生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天俾公多寿,人知道不孤。” 这两句表达了对陈本斋长寿的祝愿,同时也说明人们都知道陈公的德行与学问,不会感到孤独。这里,“天俾”是古代对长者的一种尊称。

“超然一室内, 不与万波俱。” 这两句描写了陈本斋先生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他宁愿在一间书房中沉醉,不愿随波逐流,与世事牵扯。

“甲子新诗稿,烝尝旧布襦。” 作者提到自己的新作和陈本斋留下的旧物,将个人创作与前辈的遗物相结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尊重。

“何妨传遗老,文字照龟趺。” 这两句表明即使年岁已高,也无需担忧,只要将文字传递下去,就如同古人留下的经典一样,可以照亮后人的道路。“龟趺”是指古代圣贤之书,比喻深邃而有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陈本斋的怀念和赞扬,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先辈学问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陈本斋尚书(其一)

在昔实斋老,公能继盛名。

平生守师说,晚岁萃儒荣。

禋赦原兵祸,台纲忤物情。

抽身甬东去,腾上几公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陈本斋尚书(其三)

有意超尘俗,无心爱夕晖。

劝餐惟屡却,持璧竟全归。

得正复奚憾,偷生良所非。

传家孙子盛,端不坠前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挽岳君举

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亲家孟从吾

东野哭其子,难存百感身。

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

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

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