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本斋尚书(其三)

有意超尘俗,无心爱夕晖。

劝餐惟屡却,持璧竟全归。

得正复奚憾,偷生良所非。

传家孙子盛,端不坠前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挽陈本斋尚书(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超脱世俗之意,无心于日暮时分的美景。他劝诫自己不要贪恋物质享受,最终决定放弃一切荣华富贵,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有意超尘俗”,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凡俗世间的愿望。"无心爱夕晖"则是说他对日落时分美丽景色并不留恋。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既有超脱物欲,也不为外在美好所动。

“劝餐惟屡却”,这里的“劝”字可以理解为自我警醒或自我劝诫,而"餐"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享受。"持璧竟全归",璧是一种古代贵重的玉器,比喻珍贵的物品。作者最终决定将这些贵重之物全部放弃,回归到一个简单、纯粹的生活状态。

“得正复奚憾”,这里的“得正”可能指的是得到正当或合适的东西,“奚憾”则是形容词,用来描述某种事物不符合道德标准或者是不应该做的事情。整句意味着即使获得了名义上的正确,但如果这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那么也就无所谓了。

“偷生良所非”,"偷生"在这里有选择隐逸、避世而保全生命之意,而“良”字则是用来形容最好或理想的情况。整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希望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地方。

最后两句,“传家孙子盛,端不坠前徽”,其中"传家"意味着家族的延续和繁荣,而“孙子”则指代后代。"端"字在这里表示端庄、谨慎之意。整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他的后代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要辜负先辈留下的荣耀。

综上所述,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物欲的超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族传承与个人品行的重视。通过这些意境,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岳君举

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亲家孟从吾

东野哭其子,难存百感身。

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

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

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姚景春

昔在仙都世,人称善士门。

丘山叹华屋,风雨长孤根。

鹤瘦空馀影,鸿冥更断魂。

植斋书万卷,喜有外孙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赵止善(其二)

昔日三株树,彫容顿可惊。

一癯危独坐,多难失孤撑。

官舍煎茶梦,天涯裹饭情。

无由送车后,抆泪愧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