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诗中的意境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对七夕佳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灵匹三秋会”一句,以灵魂相匹配的比喻,表达了天上人间的相会,如同三秋之夜的团圆。接着,“仙期七夕过”则描绘了一场超凡脱俗的宴席,这里的“仙期”暗示了一种超自然的、神秘的氛围,使得这场宴席显得格外庄重。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两句,通过对古代传说中鸟类填河成桥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非凡与奇迹。这里的“查来人”可能指的是仙人或神仙,而“桥渡鹊填河”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情节,使整体意境更加神秘。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的宫殿和织布的场景。“帝缕升银阁”中,“帝缕”应指皇帝之缕,即皇权的象征,而“升银阁”则形容一种高贵而辉煌的宫殿。“天机罢玉梭”中的“天机”暗示了天意或自然的规律,而“罢玉梭”则是对织布工具的美化描述,使得整个场景显得庄严而又神秘。

最后,“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诗篇的怀念和再次创作的情感。“七襄咏”可能是指对古代诗篇的赞美,而“重入五弦歌”则意味着作者要重新拾起古人的乐器,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宴会场景,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无限热情。

收录诗词(213)

李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字:巨山
  •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 生卒年:644~713

相关古诗词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瑞塔千寻起,仙舆九日来。

萸房陈宝席,菊橤散花台。

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

天歌将梵乐,空里共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三阳偏胜节,七日最灵辰。

行庆传芳蚁,升高缀綵人。

阶前蓂候月,楼上雪惊春。

今日衔天造,还疑上汉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

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