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雪二首(其一)

一气潜萌九地中,雪花微落四无风。

初阳便有回天力,宿瘴徐看卷地空。

家酿再投犹恨薄,官酤多取定无功。

时人浅陋终无益,径就天公借一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一股潜在的力量遍布大地深处,轻盈的雪花在无声中飘落。
初升的太阳立刻展现出扭转乾坤的力量,久积的瘴气逐渐消散,大地变得开阔。
自家酿的酒再加料仍觉不足,官方售卖的酒虽多却功效有限。
世人见识浅薄终究无济于事,我们直接向自然之神祈求丰饶。

注释

潜:暗暗地,隐秘地。
微落:轻轻飘落,形容雪花之轻。
回天力:扭转乾坤的力量,比喻初阳带来的转变。
宿瘴:长期积累的瘴气。
官酤:官方售卖的酒。
浅陋:见识肤浅,缺乏深度。
径就:直接,径直。
天公:自然之神,古人常以此代指大自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冬至雪二首(其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和初生的生机。首句“一气潜萌九地中”,形象地描述了冬季大地深处蕴含的生命力,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接着,“雪花微落四无风”描绘了冬至雪轻盈飘落,无声无息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初阳便有回天力”表达了对初升阳光的赞美,认为它具有改变寒冷气候的力量,预示着冰雪将逐渐消融。“宿瘴徐看卷地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转变,暗示积聚的寒气正在被阳光慢慢驱散。

诗人对于家庭自酿的酒虽有遗憾其醇厚不足,但对官府出售的酒则不抱希望,认为它们无法带来真正的温暖。“时人浅陋终无益”批评了当时社会中浅薄的人们,暗示只有自然的力量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最后,“径就天公借一丰”表达了对上天降下丰年瑞雪的期盼,寓意丰收与吉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雪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待,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哲思和对季节更替的敏锐观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召伯埭上斗野亭

细雨添春色,微风净闸流。

徂年半今世,生计一扁舟。

饮食随鱼蟹,封疆入斗牛。

江波方在眼,转觉此生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其一)

白发三朝旧,青山一布衾。

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未起讴吟切,来归顾托深。

杨公不久住,天意定难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其二)

决策传贤际,危言变法初。

纷纷看往事,一一验遗书。

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西州不忍过,行哭便回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其三)

区区非为己,恳恳欲忘生。

力尽心终在,身亡势亦成。

遗民抛剑戟,故老半公卿。

魏丙生前友,俱传汉相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