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一座山门分成了两座山门,两个寺庙原来是从一个寺庙分开的。
东边的溪水流向西边的溪水,南山的云雾飘向北山的云雾。
前殿的花开放在后殿也能看见,上层世界的钟声在下层世界也能听见。
遥想僧人修行的地方,桂花的香气在天空中纷纷飘落。

注释

一山门:指一座山上的寺庙大门。
两山门:指由一座寺庙分出来的两座寺庙。
东涧水:东边的溪流。
西涧水:西边的溪流。
南山:南面的山。
北山:北面的山。
前台:前殿,寺庙的前面部分。
后台:后殿,寺庙的后面部分。
上界:天上或高处的世界。
下界:人间或低处的世界。
吾师: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中的主角。
行道处:僧人修行的地方。
天香桂子:桂花的香气,古人常以桂花象征高洁和美好。
落纷纷:形容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佛教导师——韬光禅师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而不失深意,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善于以简单明快的笔法抒发真挚情感的特点。

首句“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通过对山门和寺院数量变化的描写,隐喻时间流转和空间变迁,从而引出下文对远方师长的怀念。

接下来的“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则是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强化了远近、高低之意,映衬出心中的思绪纷飞和情感的复杂。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这里的“花”与“钟声”都是佛寺常见的事物,不仅描绘了鲜明的画面,也象征着禅修之地的宁静与神圣。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导师的思念。

最后,“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中的“吾师”显然是指韬光禅师,而“天香桂子”则象征着佛法的清净与高尚。桂子飘落,如同法雨普润,寓意深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导师的情感寄托,以及对佛教修行之地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

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

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君行过到炉峰下,为报东林长老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崔湖州赠红石琴荐焕如锦文无以荅之以诗酬谢

赪锦支绿绮,韵同相感深。

千年古涧石,八月秋堂琴。

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

人间无可比,比我与君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荅之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

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

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剪惜花分。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庾楼晓望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