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归家的复杂情感。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情真,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和不舍,他的心随着命运的变迁而飘泊,终日怀抱着对家人的思念,却不知向何处倾诉。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十年的流离失所,让诗人在广阔的南北之间迷失了方向,千里的忧思如同梦魇一般缠绕着他的灵魂,不得释然。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诗人通过书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期盼着与亲人的团聚之日,但眼中的泪水却因思乡而不断涌出,他的目光穿越苍穹,只为寻觅那一丝归属。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流浪生涯,回到家乡,哪怕是守着桑麻,也愿意与亲人团聚在一个门下。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
终看世态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归。
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
秋来客况无他异,时向西风诵式微。
高明庭宇好崇基,枉把疏帘窣地垂。
必欲满堂阴有乐,谁能暗室自无欺。
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
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
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后时。
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
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直道峍峍日蚪拳,雷拔僵龙出霭烟。
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
虽然世匠遗抡度,肯与凡材较后先。
可惜春风爱桃李,独令霜雪漫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