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夏和叔

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后时。

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

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辛勤刻写劳碌于世俗之人,六经淹没在尘土中还有谁来翻阅吹拂。
我追寻先贤们的足迹思考前行,你如果能安心行进,就是未来的引领者。
若能遇到大机遇,定会成为当代的福祉,即使未逢,也能成为后人的导师。
思考和追求是男子汉应有的事,除此之外,我们无需期待太多。

注释

矻矻:形容勤劳不懈。
雕镌:雕刻、刻写。
役俗儿:世俗之人,指普通人。
六经: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尘土:比喻被遗忘或忽视。
往圣:过去的圣人。
前躅:前人的足迹,指先贤的思想。
苟:如果。
后时:未来的时候。
大遇:重大际遇。
当世福:当代的福祉。
不逢: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
后来师:后世的榜样或导师。
男儿事:男子汉应有的责任或追求。
吾曹:我们这些人。
不足期:不必期待过多。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修养和道德修为的重视,以及对后世传承的担忧。诗中"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两句描绘了一幅繁忙世间、人们追逐物欲而忽略了古籍经典的图景,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后时"表达了诗人对先贤智慧的向往和追寻,以及希望能有所作为,不辜负先贤所托。这里的"往圣"指的是古代的圣贤,如孔孟等,而"思前躅"则是说诗人在思考如何才能跟上先贤们的脚步。

接下来的"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表明了诗人认为能够遇见、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是时代的幸事,而如果不能遇到,那么就只能成为后来人的老师,传授自己的所学。这两句强调了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修养的渴望。

最后"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则直接点出诗人认为思考和学习是男性应当追求的事情,而其他的世俗追求都是不值得期待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严肃态度和对学术修养的高度重视。

整首诗通过这样的表达,传递了一种对于个人修为和知识传承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直道峍峍日蚪拳,雷拔僵龙出霭烟。

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

虽然世匠遗抡度,肯与凡材较后先。

可惜春风爱桃李,独令霜雪漫年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苦热

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祗得高僧静处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雨后

毵毵柳色绿垂齐,草引青天去自迷。

人说春园有寻路,我嗟荒径正行泥。

蝶多平日浑如梦,花好谁家又有蹊。

儿女狂娇随马逐,高眠可惜日垂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