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庭宇好崇基,枉把疏帘窣地垂。

必欲满堂阴有乐,谁能暗室自无欺。

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

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高大的厅堂庭院有着坚固的基础,徒然放下长长的窗帘垂到地面。
如果想要室内充满阴凉带来乐趣,谁又能保证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不会欺诈呢?
即使卷起或展开窗帘并非总随风意,也要防备燕子从缝隙中窥探。
别以为人可以永远遮掩,就算能遮住,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高明:形容建筑物高大且显眼。
崇基:坚固的基础。
疏帘:稀疏的窗帘。
窣地:垂到地面。
满堂阴:室内阴凉。
暗室:无人知晓的地方。
无欺:不欺诈。
卷舒:卷起或展开。
风无意:非出于风的意愿。
间隙:缝隙。
燕解窥:燕子窥探。
可遮障:可以遮掩。
遮障:遮掩。
何为:有何意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大门庭和厅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室内外空间的层次感。"好崇基"表达的是对高贵、坚固建筑基础的赞美,而"枉把疏帘窣地垂"则形象地描绘出轻柔窗帘随风飘扬,几乎触碰到地面。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于满堂欢乐氛围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在"必欲满堂阴有乐"中得到了体现。然而,紧接着"谁能暗室自无欺"一句则流露出一种对内心真实状态的探讨,似乎在质疑是否有人能够在幽暗的空间里保持真诚不被外界所蒙蔽。

后两句"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则转向了警惕和小心谨慎的态度。诗人似乎在提醒读者,即使是窗帘的开合也可能蕴含深意,而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此外,必须注意那些细微的缝隙,因为即便是小小的燕子,也能从这些空隙中窥探内情。

最后两句"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则引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诗人在质疑,即使人类能够长久地隐藏和遮掩某些事物,但这样的行为究竟有何意义。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反思,也触及到了人的内心世界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精细描绘,展开了对于人与环境、真诚与隐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招夏和叔

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后时。

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

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直道峍峍日蚪拳,雷拔僵龙出霭烟。

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

虽然世匠遗抡度,肯与凡材较后先。

可惜春风爱桃李,独令霜雪漫年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苦热

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祗得高僧静处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