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
终看世态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归。
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
秋来客况无他异,时向西风诵式微。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王令所作,题为《奉寄崔伯易》。王令以其深沉的笔触和独到的情感,在诗中表达了对功业与天命、世态与个人心志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首句“功业尝闻亦有时”表明功业成就并非永恒,有其必然的时机。紧接着,“可能天命出依违”则暗示了人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微妙关系,天命虽难以捉摸,却又是人所必须顺应的。
“终看世态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归”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观察和内心的不满与抗争。世态虽然复杂多变,但诗人坚持自己的内心世界,不随波逐流。
“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显示了诗人对正义的坚守,即便是在荒废的庙宇中偶遇,也能感受到正义的存在;即使在年迈而经验丰富的人那里,也能明辨是非。
最后,“秋来客况无他异,时向西风诵式微”则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寂寞。在秋天的凉风中,他以低沉的声音吟诵着自己的诗歌,这是他内心世界的回响,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抗争。
王令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哲思,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高明庭宇好崇基,枉把疏帘窣地垂。
必欲满堂阴有乐,谁能暗室自无欺。
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
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
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后时。
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
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直道峍峍日蚪拳,雷拔僵龙出霭烟。
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
虽然世匠遗抡度,肯与凡材较后先。
可惜春风爱桃李,独令霜雪漫年年。
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