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人分韵咏古碑探得罗池庙记以池字为韵

德不盖当代,名欲万世垂。

刻石期后人,石与名俱隳。

子厚名世士,投荒死南夷。

柳民怀遗爱,作庙临罗池。

韩公记其事,沈子书其词。

韩词昭万古,沈诗妙一时。

名实两无愧,后世传不疑。

古人共閒燕,翰墨相娱嬉。

食不设寒具,玩此前贤碑。

愿作集古录,模楷欧少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此诗《与诸人分韵咏古碑探得罗池庙记以池字为韵》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诗中探讨了道德与名声的关系,以及后人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与评价。

首句“德不盖当代,名欲万世垂”指出道德难以在当代完全彰显,但名声却能流传至万世。接着“刻石期后人,石与名俱隳”表达了通过镌刻石碑来期待后人铭记,然而石碑与名声最终都可能消逝。这反映了对道德与名声持久性的思考。

“子厚名世士,投荒死南夷”提到了古代的名人柳宗元(字子厚),他被贬谪至南方边远地区而去世。随后“柳民怀遗爱,作庙临罗池”描述了当地百姓怀念他的恩泽,修建庙宇供奉于罗池之畔。

“韩公记其事,沈子书其词”提到韩愈记录了柳宗元的事迹,沈亚之则撰写了相关文章。接下来“韩词昭万古,沈诗妙一时”赞扬了韩愈的文章和沈亚之的诗歌,认为它们分别在千秋万代和当时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名实两无愧,后世传不疑”强调了道德与名声的相符,以及它们在后世被广泛认可和传承的重要性。最后“古人共閒燕,翰墨相娱嬉”描绘了古人聚会时以文会友的情景,而“食不设寒具,玩此前贤碑”则表明他们不拘小节,专注于欣赏前人的碑文。

整首诗通过对比道德与名声、历史人物与后世纪念,展现了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深刻思考。谢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敬仰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王立之园亭七咏(其一)顿有亭

富贵幻天机,饥寒撼关楗。

参前横利害,俗眼青白眩。

苏黄两玉人,落笔传九县。

向来窜遐荒,弃捐若秋扇。

王侯介如石,乃心不可转。

投之古锦囊,不遗俗子玩。

近来夸奢子,嗜好亦稍变。

有客来借观,君无唾其面。

酌酒对银钩,吞声勿复辩。

形式: 古风

王立之园亭七咏(其二)漱醉亭

我家北斗南,卜居近山坞。

浚井得清泉,凿池不择土。

京城井鳞鳞,厥味半甘苦。

谁知城南园,有泉白如乳。

门前车马喧,客醉日亭午。

呼童转辘轳,铜瓶挂修组。

漱齿得甘凉,如风涤烦暑。

心清谈辩驶,舌端洒飞雨。

但恐醉复醒,君眠客不去。

形式: 古风

王立之园亭七咏(其三)大裘轩

小人拙生事,三冬卧无帐。

忍寒东窗底,坐待朝曦上。

徐徐晨光晞,稍稍气血畅。

薰然四体和,恍若醉春酿。

此法秘勿传,不易车百两。

君胡得此法,开轩亦东向。

苏公名大裘,意岂在万丈。

但观名轩心,人人如挟纩。

形式: 古风

王立之园亭七咏(其四)泠然斋

枕簟置一榻,几杖置一筵。

扫空净如水,洗心学僧禅。

何必快哉风,襟怀自泠然。

是身岂无垢,要以道洗湔。

傥不念清凉,恐为烦暑缠。

虽居土囊口,内热如烹煎。

我自悟此理,三伏扇可捐。

定知与列子,相友以忘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