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

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

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

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大海与山峰苍翠峻峭,石头棱角分明,新建的高居正是登高远望的好地方。
南面俯瞰着辽阔的赡部洲,东边遥对着蓬莱仙宫的十二层楼阁。
告诉我楼已建成,在秋日里可以赏月,读你的诗篇在夜晚灯光下回思。
虽然不能真正具备别样的视角,但也能装点这些亭台楼阁,使之更具韵味。

注释

海山:大海和山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这里指山色浓郁。
石棱棱:形容石头棱角分明。
新豁:新开辟或新建成的地方。
高居:高处的住所,这里指登高的地方。
赡部:古印度的名称,这里泛指远方的世界。
三千界:佛教用语,指宇宙中的众多世界。
蓬宫:指神话中的蓬莱仙境。
十二层:形容楼阁之高。
报我:报告给我,这里指朋友告知消息。
秋望月:秋天观赏月亮。
把君诗:手持你的诗作。
夜回灯:夜晚回到灯火下,意指夜读。
他心眼:另一种视角或独特见解。
妆点:装饰,点缀。
亭台:泛指园林建筑。
即不能:即使做不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通过"海山郁郁石棱棱"和"南临赡部三千界"等词语,我们可以想象到它的宏伟与壮丽。"新豁高居正好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楼宇的喜爱与期待,似乎在邀请他人来此游览。

"东对蓬宫十二层"中的"蓬宫"可能指的是仙境或宏伟的建筑,与现实中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的夸张手法和想象力。接着的"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则是诗人在新建成的楼宇中邀请朋友赏月、共酌诗酒,流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

最后两句"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表达了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尽管外界可能看不出什么,但诗人内心却隐藏着别样的感受和想法,这些情感是通过修饰亭台来寄托的,而不是直接流露出来的。

整首诗通过对建筑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喜悦、邀请与共享,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为人知的情绪。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酬微之誇镜湖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

军门郡閤曾闲否,禹穴耶溪得到无。

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

为爱小塘招散客,不嫌老监与新诗。

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未要追。

蓬断偶飘桃李径,鸥惊误拂凤皇池。

敢辞课拙詶高韵,一勺争禁万顷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酬赠李鍊师见招

几年司谏直承明,今日求真礼上清。

曾犯龙鳞容不死,欲骑鹤背觅长生。

刘纲有妇仙同得,伯道无儿累更轻。

若许移家相近住,便驱鸡犬上层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慕巢尚书书云室人欲为置一歌者非所安也以诗相报因而和之

东川已过二三春,南国须求一两人。

富贵大都多老大,欢娱太半为亲宾。

如愁翠黛应堪重,买笑黄金莫诉贫。

他日相逢一杯酒,尊前还要落梁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