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起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打开舱门查看是否下雨,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船工和水鸟都已进入了梦乡,一条大鱼受惊逃窜,仿佛奔跑的野狐。
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只剩下我独站船头,与自己的影子互相嬉娱。
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明月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
我这一生都在失意恍惚中,这清丽的境界,也只能此时欣赏,转眼就会过去。
鸡鸣声和晨钟声里,百鸟散去,只有船头的鼓音与之呼应。

注释

萧萧:象声词。
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菰蒲:茭白和菖蒲,均为浅水植物。
“舟人”句:意谓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鸟均已进入了梦乡。
惊窜:受惊而逃窜。
渚:水边。
吊:怜悯。
寒蚓:即蚯蚓。
“落月”句:意谓柳树如蛛网,落月如蜘蛛。
忽忽:失意恍惚状。
能须臾:如此之快。
能,如此。
鸡鸣钟动:指天已拂晓。
击鼓:开船时打鼓招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夜景图。微风吹拂着菰蒲,门外雨幕轻纱,月光如水银般铺洒在湖面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舟中人与水鸟同处于梦中,大鱼跃动宛若奔跑的狐狸,展示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活泼与和谐。

夜深时分,无关乎外部世界的人物纷争,我独自徜徉在自己的影子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暗潮汹涌之中,寒蚓生长;落月低垂,如悬挂的蜘蛛网,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观察。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清净的环境中,诗人仍旧感受到忧患与苦恼的侵扰。在这短暂而宝贵的片刻里,他尽力以目光捕捉这份难得的清境。鸡鸣钟响,百鸟四散,船头击鼓声中,人们相互呼唤,这些都是夜色渐明之前的最后宁静。

苏轼在此诗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了超越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次旧诗韵,赠宝觉长老

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

旧事真成一梦过,高谭为洗五年忙。

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

稽首愿师怜久客,直将归路指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大风留金山两日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许。

灊山道人独何事,夜半不眠听粥鼓。

形式: 古风

游惠山,并叙(其一)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惠山,并叙(其二)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淄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