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门三世贵,家法百年同。
天子赐恩礼,史臣书祖风。
笳声空苦雾,陇穴启寒蓬。
自古焉能免,于兹是始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李尚书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显赫家族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相门三世贵”,点明了李尚书家族世代显赫的地位;“家法百年同”则强调了家族传承的严谨和长久。接着,“天子赐恩礼”展现了李尚书受朝廷恩宠,而“史臣书祖风”则暗示其家族事迹被史书记载,流芳百世。
后两句“笳声空苦雾,陇穴启寒蓬”通过哀婉的笳声和象征死亡的陇穴,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李尚书的离世如同雾中之音,令人感伤。最后,“自古焉能免,于兹是始终”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哲思,认为自古以来,富贵荣华终有尽头,人的生命历程在此得以终结。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以家族荣耀和人生无常为主题的挽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春泥无处所,穷巷少人行。
忽枉青丝骑,曾非白面生。
笑言聊与适,鸡黍未尝烹。
莫叹余贫甚,吾侪业本清。
纫丝作长带,正胜茱萸纹。冉冉仍垂绋,??自有薰。
鲜华非称我,脩饰未如君。
曾不日来取,贤哉知礼云。
板舆曾至郑,灵輤此归周。
行哭人增慕,凝茄月正秋。
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
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九月秋风急,三川苦雾迷。
卜邙新隧启,度巩短箫齐。
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
松门来会葬,车马几千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