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板舆曾至郑,灵輤此归周。
行哭人增慕,凝茄月正秋。
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
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悼念李康靖少傅夫人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思和对孝子深情的赞扬。首句“板舆曾至郑”描绘了夫人生前的出行,可能是指她曾到过郑地;“灵輤此归周”则暗示了夫人的去世,灵柩回归故乡周地。"行哭人增慕"写出了人们对她的敬仰和悲痛之情,"凝笳月正秋"则以凄凉的秋月烘托出哀悼的氛围。
"九原开祔穴"暗指为夫人准备墓穴,"故土覆新丘"强调了对故土的依恋和对新坟的哀思。最后两句"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描绘了寒冬时节,孝子在松树下的守丧,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孝道精神。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语言质朴的挽诗,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尽的哀思和对孝子的敬佩。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九月秋风急,三川苦雾迷。
卜邙新隧启,度巩短箫齐。
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
松门来会葬,车马几千蹄。
百两礼将陈,王家集上宾。
花光浓照席,烛艳暖回春。
已接冰壶润,宁辞翠斝醇。
自惭持短调,重对玉堂人。
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烂倾新酿酒,饱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
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
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