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御容李长史

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

宫女捲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

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砚台上的尘埃洗净,墨水清澈见底,龙须笔静如无物。
他的画作初显高鼻梁的山河之美,双眸如点睛之笔,明亮照人。
宫女们悄悄掀开帘幕辨识,侍臣们在远处宫殿也感到惊讶。
他在三朝供奉中无人能及,这才让人明白吴道子的名声并非虚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御容画像的庄严与神圣,以及画师对作品的精心描绘和技艺高超。"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一句写出了皇帝威仪的刻画过程,其中“玉座”指的是皇帝的宝座,"尘消"形容无尘无垢,象征着最高尊严的位置;"砚水清"则是画家用水磨墨的工具,表明画家的专注与细致;"龙髯不动綵毫轻"则形容皇帝龙须(指的是皇帝的胡须)和头发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即使细小的笔触也显得格外重要。

接下来的"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则描绘了画中皇帝容貌的神采飞扬和气势磅礴。这里“初分”指的是刚开始勾勒,“隆准”形容高耸的鼻梁;"山河秀"则比喻皇帝的风度如同美丽的山川河流;"乍点重瞳日月明"则写出了画家对皇帝眼睛(重瞳)的精细描绘,仿佛能映照出日月之光。

紧接着“宫女捲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一句,则展示了观看画像时的场景。"宫女捲帘"是指宫女们拉开帷幕的动作,"皆暗认"表明她们都被画中的皇帝形象震撼;"侍臣开殿尽遥惊"则描写了侍臣们在殿内打开门扉时,都因画像的逼真而惊讶不已。

最后,“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一句,表达了画师对自己的作品极度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幽默。"三朝供奉"意味着长时间的供职和服务;"无人敌"则指技艺超群,无人能及;"始觉僧繇浪得名"则是说画师僧繇(唐代著名画家)虽然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盛名,但实际上自己的技艺也不输于他,甚至还带有一种自信与幽默的调侃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御容画像的描写,展现了皇帝形象的庄严与神圣,以及画家对作品的极致追求和技艺上的精湛。

收录诗词(36)

李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承古,官至御史中丞。善为文,尤工于诗。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与许浑齐名,时号 “ 浑诗远赋”

  • 字:求古
  • 籍贯: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
  • 生卒年:831

相关古诗词

赠弘文杜校书

高倚霞梯万丈馀,共看移步入宸居。

晓随鹓鹭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

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

还闻汉帝亲词赋,好为从容奏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南岳僧

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

数州城郭藏寒树,一片风帆著远天。

猿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床前。

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尽日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咸阳李少府

美貌雄才已少齐,宝书仙简两看题。

金刀片片裁新锦,玉步重重上旧梯。

鹏到碧天排雾去,凤游琼树拣枝栖。

蓬瀛宴罢试回首,一望尘中路正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赠殷山人

有客抱琴宿,值予多怨怀。

啼乌弦易断,啸鹤调难谐。

曲罢月移幌,韵清风满斋。

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