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还是归来,依前问渡。好风引到经行处。

几声啼鸟又催耕,草长柳暗春将暮。

潦倒无成,疏慵有素。且陪野老酬天数。

多情惟有面前山,不随潮水来还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景象。开篇“还是归来,依前问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向往和不舍,似乎每次离别都带着一种期待,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

接下来,“好风引到经行处”则是描写归来的路上,感受着良好的风光,一直走到了平日里常去的地方。这里的“好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更有助于诗人心情的舒畅。

紧接着,“几声啼鸟又催耕”,春天到来,鸟儿的叫声提醒着农事的迫切,农民开始了春耕。这里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生活的连续性。

“草长柳暗春将暮”则是对春天即将结束的一种感慨,随着草木的繁茂和柳树的成荫,春光也快要消逝在无形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完整的季节轮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伤。

“潦倒无成,疏慵有素”中的“潦倒无成”可能是指某些事情未能如愿,以失败告终;而“疏慵有素”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不以物喜的生活态度。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自己对于成功与失败的超然态度。

“且陪野老酬天数”中,“且陪野老”是指与田园中的老者为伴,而“酬天数”则是在感谢天赋予自己的岁月。这两句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最后,“多情惟有面前山,不随潮水来还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物的深厚情感,这些情感不会像潮水般流动变化。这里“面前山”象征着坚定不移的情怀和对自然美好的珍视。

总体而言,整首诗通过对归乡、田园生活、时光易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热爱,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保持的一份超然和宁静。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一别芳容,五经寒暑。回文欲寄无鳞羽。

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

梦破南窗,愁肠万缕。那听角动城头鼓。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

紫燕衔泥,黄莺唤友。可人春色暄晴昼。

王孙一去杳无音,断肠最是黄昏后。

宝髻慵梳,玉钗斜溜。凭阑目断空回首。

薄情何事不归来,谩教折尽庭前柳。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

绿遍东山,寒归西渡。分明认得春来处。

风轻雨细更愁人,高唐何在空朝暮。

离恨相寻,酒狂无素。柳条又折年时数。

一番情味有谁知,断魂还送征帆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鹧鸪天(其一)

节是重阳却斗寒。可堪风雨累寻欢。

虽辜早菊同高柳,聊楫残蕉共小栏。

浮蚁嫩,炷烟盘。恨无莺唱舞催鸾。

空惊绝韵天边落,不许韶颜梦里看。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