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其一)

凛凛重瞳日月新,四方惊喜识天人。

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种蟠桃莫计春。

请吏黑山归属国,给扶黄发拜严宸。

紫皇应在红云里,试问清都侍从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威严的目光如日月般崭新,四方之人惊讶地认出天神。
众人皆知若木在黎明升起,暂且种植蟠桃,不需计较春天的结束。
请求官吏将黑山归顺国家,向年迈的君主恭敬礼拜。
紫色的天帝应居于红云之中,试问清都的侍臣们他的旨意。

注释

凛凛:威严的样子。
重瞳:双目炯炯有神。
日月新:如日月般清新明亮。
四方:各地。
惊喜:惊讶欢喜。
识:识别。
天人:天神。
若木:神话中的树,象征新生。
初升旦:黎明时分升起。
蟠桃:神话中长生不老的仙桃。
计:考虑。
请吏:请求官员。
黑山:地名,可能象征边疆。
归属国:归顺国家。
黄发:老人的头发,代指老年人。
严宸:尊敬的君主。
紫皇:紫色天帝的尊称。
红云:象征祥瑞的云彩。
清都:传说中的仙都。
侍从臣:侍奉天帝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风格雄浑典雅,充满了对盛世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凛凛重瞳日月新,四方惊喜识天人”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朝气蓬勃、光明磊落的景象,其中“凛凛重瞳”形容的是清晨时分,太阳和月亮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四方惊喜之中,人们对这份天赐福泽心存感激,也认识到这是上天眷顾的象征。

接着,“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种蟠桃莫计春”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大家共同知道新的一日已经开始,我们应当抓住时机,就像种植蟠桃一般,不去计算春天是否到来,只管努力耕耘。这里的“若木”指的是初生之物,比喻为新的开始,充满了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情怀。

诗人随后转入“请吏黑山归属国,给扶黄发拜严宸”两句,表达了希望官员们从远方的黑山归来,为国家效力,同时也期待着年迈之人能够得到尊敬与扶持,向权威者表示崇敬之情。这里的“黑山”可能是指遥远的地方或边疆地区,而“黄发”则代指老人。

最后,“紫皇应在红云里,试问清都侍从臣”两句,则是在询问天上的帝王是否居于那片红色的祥瑞之中,并且对那些侍奉君主的官员们提出疑问,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越尘世的追寻与向往。紫皇是古代中国对北极星的称呼,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红云”则常被用来形容祥瑞之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社会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其二)

风卷云舒合两班,曈曈瑞日映天颜。

观书已获千秋镜,积德长为万岁山。

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

相逢父老争相贺,却笑华胥是梦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

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

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

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

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鹭满云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

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

璿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

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斋日致语口号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