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同年邵文敬

忆别杏园时,南北各命驾。

屈指将十年,偶得一慰籍。

示我珠玉篇,一气无漏罅。

胸中小溟渤,笔底夺造化。

譬之桓文师,节制雄五霸。

又如养由基,百中仰神射。

纸价贵洛阳,谁能不脍炙。

君才出天然,我辈风斯下。

三复不释手,秉烛到深夜。

细嚼有馀味,何啻倒餐蔗。

愿言继三百,袖然陋鲍谢。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的《赠同年邵文敬》。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邵文敬才华的赞美与欣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邵文敬诗歌创作的高超技艺。

首句“忆别杏园时,南北各命驾”以“杏园”为背景,暗示了两位朋友曾在此地相聚,如今分别后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接下来的“屈指将十年,偶得一慰籍”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在十年间难得的一次相聚带来的慰藉。

“示我珠玉篇,一气无漏罅”赞美邵文敬的诗歌如同珍贵的珍珠,其文笔流畅,没有丝毫的瑕疵。接着“胸中小溟渤,笔底夺造化”进一步形容邵文敬的才思深邃,犹如大海般广阔,笔下的作品仿佛能超越自然界的创造。

“譬之桓文师,节制雄五霸”将邵文敬的才华比作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意在赞扬其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如同古代的霸主一样,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又如养由基,百中仰神射”则将邵文敬的精准与技艺比作古代箭术高手养由基,强调其作品的精准度和艺术魅力。

“纸价贵洛阳,谁能不脍炙”通过描述邵文敬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类比于洛阳的美食,表达了其作品广受赞誉和喜爱。接下来“君才出天然,我辈风斯下”直接赞美邵文敬的天赋异禀,而自己则自谦为“风斯下”,表示对邵文敬才华的敬佩。

最后,“三复不释手,秉烛到深夜”描述了自己反复阅读邵文敬作品直至深夜的情景,表达了对作品的深深喜爱和深入思考。“细嚼有馀味,何啻倒餐蔗”则比喻阅读邵文敬的作品如同品尝美味的甘蔗,回味无穷。“愿言继三百,袖然陋鲍谢”表达了希望邵文敬能够继续创作,超越前人,成为一代大家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邵文敬才华的赞美和对自己谦逊的态度,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

收录诗词(1154)

江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邵太守文敬

天王重民生,专城肯轻授。

一郡苟非人,民日就疲疚。

是以宵旰忧,孜孜简贤守。

邵君沐殊渥,良吏称领袖。

君学古董贾,胸罗廿八宿。

君政古龚黄,身先化民陋。

千里息夜析,甘棠荫清昼。

无论五裤歌,岂但两麦秀。

他时赴明诏,民乃更借寇。

愿言保终始,德音流宇宙。

遗爱拟岘山,山石为君镂。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次杜工部昔游韵

我年四十馀,奔走倦双脚。

浙水东行舟,风雨颇寂寞。

人生老益壮,安可忘□却。

况此值迟暮,众芳已摇落。

十年依红尘,未得卧云壑。

忆昔少壮时,豪气逼寥廓。

朝为罗浮游,暮宿淩虚阁。

画船撑五湖,瑶池看双鹤。

率尔逢异人,百年谓如昨。

便欲割妻子,名山访奇药。

蓬莱会群仙,准拟千年乐。

岂意皆亡幻,此情转萧索。

苍忙归故庐,生意益衰薄。

始结青云交,诗书重然诺。

一朝登朝堂,为君理强弱。

万里频观风,长歌振衡霍。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遣怀次杜工部送校书二十六韵

览镜觉发变,饮酒病目赤。

四十更七年,老瘦见骨脊。

读书才数行,孤寡愧文伯。

素无浴沂资,何以学曾晰。

仕岂不为贫,廿年强为客。

守俸如井泉,虚名颇烜赫。

不似无官轻,江湖任落魄。

乏此盖代功,万钟亦何益。

萦绊未得归,荒此山中宅。

成化甲辰秋,将命江浙适。

食我者其谁,安得辞此役。

北瞻太华高,南顾匡庐碧。

何处是帝京,使我愁日积。

未毕出使功,何敢念疏戚。

每恨四牡迟,苍忙不暖席。

相君正崇忧,小臣亦奋激。

西北谁劳来,流移未占籍。

更闻棘门军,秋屯若戏剧。

捐生固其宜,君恩亦岂窄。

时事每如此,终夜恒怵惕。

况值催督劳,对食未遑吃。

奔走当北风,面垢无润泽。

曰米敢厌粗,幽并已无麦。

欲共实鸿翔,嗟哉少六翮。

吾徒将何如,始终保金石。

誓不随颓波,但恐负曩昔。

形式: 古风

荣感卷为文尊道题

忆我生六期,颇识人事时。

父母鞠育深,出入恒相随。

抚背恐我寒,摩腹恐我饥。

七岁教识字,八岁教诵诗。

九岁教习礼,十岁遣从师。

愿我学大贤,望我光门楣。

此德何所以,天地辄拟之。

思欲甘旨奉,贫贱难为资。

幸叨禄养日,双亲久暌离。

冢木已合抱,二十年于兹。

徒然五鼎富,不及□粥糜。

金紫纵被体,安得如斑衣。

风木鼓长恨,蓼莪有馀悲。

文君我好友,兹事同襟期。

督赋互庾岭,持卷索我诗。

荣感触寸心,涕泗双交颐。

援笔欲中止,勉强赋此词。

君方百里寄,循良恒见推。

扬名以亲显,亦足申吾私。

寄言共努力,忠孝长相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