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珠

霞衣葱佩来珊珊,水晶之宫绿玉盘。

谁与冯夷作戏剧,贝阙驱入神瓢翻。

又疑罢织蛟人泣,碧洼融作水银汁。

圆或为璧方为圭,寒光滉漾不可拾。

古来攲器戒覆倾,真宰之柄常恶盈。

季伦买笑轻百斛,金谷转首迷榛荆。

纷纷鱼目争贵惜,道眼独悬诸幻息。

须臾海霁山日高,绿云万柄净如拭。

形式: 古风

翻译

穿着霞衣的仙子珊珊而来,手中捧着水晶宫殿中的绿玉盘。
谁与水神冯夷共演一场戏,贝壳宫殿被驱入神灵的酒杯中翻腾起浪花。
又像是织女停梭,蛟龙悲泣,碧绿的洼地化作流淌的水银。
圆的如同璧玉,方的如同圭石,寒冷的光芒摇曳不定,无法触及。
自古以来,倾斜的器物警示着覆灭的危险,大自然的力量厌恶满盈。
昔日的富豪石崇以千斛明珠换取一笑,而金谷园如今已成荒芜之地。
世间纷繁,人们争名逐利,唯有道者的慧眼看透一切虚幻。
片刻间,海面放晴,山色更高,万柄绿叶如新擦拭过的翠玉般洁净。

注释

珊珊: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水晶之宫:比喻清澈透明的宫殿。
冯夷:水神。
贝阙:贝壳装饰的宫殿。
蛟人:神话中的蛟龙。
碧洼:绿色的洼地。
圆或为璧:圆形的可以比作璧玉。
真宰:自然主宰。
季伦:石崇,西晋富豪。
金谷:石崇的别墅。
鱼目:比喻假货或不值钱的东西。
道眼:道家所说的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光。
海霁:雨过天晴,海面澄清。

鉴赏

这首诗名为《荷珠》,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荷塘夜色的画卷。"霞衣葱佩来珊珊"形象地刻画了荷叶在月光下摇曳生姿,仿佛仙子穿着霞衣佩戴翠玉,步履轻盈。"水晶之宫绿玉盘"则比喻荷叶宛如水晶宫殿中的碧玉托盘,晶莹剔透。

接下来,诗人将荷珠比作神话中的冯夷嬉戏的道具和神灵的宝瓢,暗示其神秘莫测。"又疑罢织蛟人泣,碧洼融作水银汁"则描绘了荷珠在月光下如蛟人停止编织,泪珠化为池水的动人场景。"圆或为璧方为圭,寒光滉漾不可拾"进一步赞美荷珠的形状之美,犹如美玉,其光芒闪烁,难以捕捉。

诗人借古训"古来攲器戒覆倾",寓言自然法则,告诫人们不可过度追求盈满,暗示荷珠虽美,但应珍惜其自然状态。接下来,他以王恺挥霍和石崇金谷园的典故,批评世人对财富的贪婪,而荷珠的美则超越了这些世俗的纷扰。

最后,诗人以"须臾海霁山日高,绿云万柄净如拭"收尾,描绘出雨后天晴,荷塘清新如洗的画面,寓意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以及对朴素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读文山集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飞尘九溟竭。

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

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

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

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犹存杲卿舌。

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

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

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

形式: 古风

商妇吟

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

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形式: 古风

寄七山人

十年疏鬓为谁斑,天借儒冠日月閒。

攲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

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

形式: 七言律诗

寄四明陈楙阳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

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

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

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

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

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

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