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见题山居

避时多喜葺居成,七字君题万象清。

开户晓云连地白,访人秋月满山明。

庭前树瘦霜来影,洞口泉喷雨后声。

有景供吟且如此,算来何必躁于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为了避开世俗的纷扰,常常喜欢修筑居所,你题写七字诗,意境清新如万象
打开门窗,清晨的云朵仿佛与地面相连一片洁白,拜访友人,秋月照亮了整座山峰
庭院前的树木在寒霜下显得更加清瘦,洞口泉水在雨后发出潺潺声响
有这样美丽的景色可供吟咏,已经足够,何必过于追求名利呢

注释

避时:避开世俗。
葺居:修筑居所。
万象清:意境清新。
晓云:清晨的云。
地白:一片洁白。
访人:拜访友人。
树瘦:树木清瘦。
霜来影:寒霜下的树影。
泉喷:泉水喷涌。
吟:吟咏。
躁于名:过于追求名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山中的生活情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淡泊名利的哲学。首句“避时多喜葺居成”表明诗人在逃离世俗喧嚣后,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所在,建造了一处山中寓所。此处“七字君题万象清”可能指的是朋友或同道中人的题咏,借以赞美山中的万物皆显得清新脱俗。

接下来的两句“开户晓云连地白,访人秋月满山明”生动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的生活情景。每当早晨推窗,便见到白云如积雪一般连接着大地;而在秋夜寻访朋友时,满山的明月如同伴行,使得旅途也充满了诗意。

“庭前树瘦霜来影”写出了秋季林木凋敝后所显现出的清寒景象,而“洞口泉喷雨后声”则捕捉到了雨后山谷中泉水涌动的声音美,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有景供吟且如此,算来何必躁于名”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诗人认为,在这如画的山居生活中,有美好的自然风光供自己吟咏领略,又何须急于追求世俗上的名声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享受山水之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送弟

君说无家祗弟兄,此中言别若为情。

干戈闹日分头去,山水寒时信路行。

月下断猿空有影,雪中孤雁却无声。

我今骨肉虽饥冻,幸喜团圆过乱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

为政为人渐见心,长才聊屈宰长林。

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寒雨旋疏丛菊艳,晚风时动小松阴。

讼庭闲寂公书少,留客看山索酒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吴太守罢郡山村偶题二首(其一)

罢郡饶山兴,村家不惜过。

官情随日薄,诗思入秋多。

野兽眠低草,池禽浴动荷。

眼前馀政在,不似有干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吴太守罢郡山村偶题二首(其二)

快活田翁辈,常言化育时。

纵饶稽岁月,犹说向孙儿。

茅屋梁和节,茶盘果带枝。

相传终不忘,何必立生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