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叹(其二)

蓬莱岛边采珠客,西望人寰星汉隔。

千重叠浪耸云高,万里平沙连月白。

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近威难逼。

辛苦风涛白首期,得珠却恨求珠时。

隋侯殁世几千载,只今薄俗空嗤嗤。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蓬莱岛边的采珠人,遥望人间如星辰大海相隔遥远。
层层巨浪高耸入云,无尽的沙漠与皎洁的月光相连。
探索海底洞穴困难重重,水下的鲛人有些还相识。
黑珍珠初现时光影闪烁,蛟龙欲来,它的威势令人难以接近。
一生辛劳在风浪中期待,得珠之时却又遗憾求珠的过往。
隋侯已逝千年,如今浅薄的世风只会嘲笑他的事迹。

注释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岛。
星汉:银河。
叠浪:层层波浪。
云高:形容海浪之高。
平沙:广阔的沙滩。
月白:月光洁白。
洞穴:海底洞窟。
鲛人:神话中的鱼人。
玄蚌:黑色的蚌。
骊龙:古代传说中的龙。
风涛:海上的风浪。
白首:头发花白,指年老。
隋侯:古代人物,以珠闻名。
薄俗:轻浮的世风。
嗤嗤:嘲笑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采珠者在蓬莱岛边的艰辛劳作和对过往历史的感慨。蓬莱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仙山之一,常被用来象征远离尘世的地方。在这里,采珠客不仅要面对自然界的挑战,还要承受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和无奈。

诗人通过“西望人寰星汉隔”表达了采珠者对人类世界的眷恋与渴望,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距离。接着,“千重叠浪耸云高,万里平沙连月白”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海的辽阔和波涛的壮观,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现,也是采珠者内心世界的写照。

“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一句,透露出采珠者的艰辛与孤独,他们在海底的深邃洞穴中搜寻珍珠,与世间的联系微弱,仿佛与鲛人(传说中的海中生物)也只有似是而非的认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近威难逼”表达了采珠者对珍珠的渴望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他们期待着蚌壳内珍珠的显露,但同时也害怕传说中海中的巨兽——骊龙。

诗末,“辛苦风涛白首期,得珠却恨求珠时”反映了采珠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一生辛勤劳作的无奈。他们在波涛中辛苦寻找珍珠,但最终获得珍珠时,却只能发出对过去追求珍珠时光的叹息。

最后,“隋侯殁世几千载, 只今薄俗空嗤嗤”一句,则是诗人借古代隋侯(隋朝帝王)的历史沧桑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往繁华与现代社会浅薄现实的感慨。隋侯的辉煌已经随风而逝,而现在的人们却对这些历史遗迹视若无睹,只剩下空洞的讥讽。

整首诗通过采珠者的辛勤劳作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时间和历史的敬畏与感怀。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六叹(其三)

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

秦王烧书杀儒客,肘腋之中千里隔。

去年八月幽并道,昭王陵边哭秋草。

今年二月游函关,秦家城外悲河山。

河上山边车马路,残日青烟五陵树。

形式: 古风

六叹(其四)

深院梧桐夹金井,上有辘轳青丝索。

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

迢迢碧甃千馀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

形式: 古风

六叹(其五)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

烧人之家食人肉,狼虎炽心都未足。

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馀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

堂上英髦沈白刃,门前舆隶乘朱轮。

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形式: 古风

六叹(其六)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

朝凭南雁信难回,夜望北辰心独在。

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夜宿寒云卧冰雪,严风触刃垂旌节。

丁年奉使白头归,泣尽李陵衣上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