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

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

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

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名为《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情感的表达,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开篇“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两句,描绘了一种悠闲、快乐的生活场景。"三岁"并非实指,而是比喻时间不长,但情谊深厚。在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诗人与友人相依为命,共同享受着花前月下的美好时光,这些都是难忘的欢乐记忆。

接着“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两句,则流露出离别之情。"惜别"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不舍,而"愿留"则是希望能够延长这短暂的相聚时光。"笙歌"和"轩盖"都是古代车马仪仗中的器物,这里借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之情。

中间“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两句,则是描写友人的英勇和才能。"剑磨光彩"比喻友人的才华横溢,而"鹏举风云"则形象地表现了友人如同大鹏展翅,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气概。

末尾“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抒怀和对未来的期许。"从此求闲"表明在朋友离开后,自己将难以寻得安宁。而"更能重醉"则是在赞美友人,同时也是一种自嘲,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沉浸于欢乐之中的愿望,而"白家"可能是对某位诗人的尊称或暗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现实情感的抒发,表现出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自嘲和无奈。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滕庶子致仕归婺州

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

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女唱梅花。

入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誇。

儿著绣衣身衣锦,东阳门户胜滕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蕲春李十九使君赴郡

可怜官职好文词,五十专城未是迟。

晓日镜前无白发,春风门外有红旗。

郡中何处堪携酒,席上谁人解和诗。

唯共交亲开口笑,知君不及洛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司空爱尔尔须知,不信听吟送鹤诗。

羽翮势高宁惜别,稻粱恩厚莫愁饥。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

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