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滕庶子致仕归婺州

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

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女唱梅花。

入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誇。

儿著绣衣身衣锦,东阳门户胜滕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春风和秋月里带着歌和酒,八十年来欣赏着世间的繁华。
已经见过曾孙骑着竹马玩耍,还听到侍女唱着梅花的歌曲。
回到家乡不用拐杖,归来时身体依然健壮,出城乘坐马车到处受人夸赞。
儿子穿着绣衣,自己也身披锦袍,我家的门户荣耀胜过东阳的滕家。

注释

春风:指春天的风,象征生机与温暖。
秋月:秋天的月亮,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或表达时光流逝。
携歌酒:带着歌声和美酒,形容生活的惬意。
八十年来:表示时间很长,此处夸张手法。
玩物华:欣赏世间美好的事物。
曾孙:孙子的儿子,即玄孙。
骑竹马:儿童游戏,代指年幼。
侍女:服侍主人的女子。
梅花:此处可能指《梅花》这首歌曲,也可能象征坚韧的品格。
入乡不杖:回到家乡不需要拄杖,表示身体健康。
归时健:回来时身体依然健壮。
出郭乘轺:出城乘坐轻便的马车。
到处誇:到处受到人们的赞扬。
儿著绣衣:儿子穿着华丽的绣衣,象征地位显赫。
身衣锦:自己也穿着锦袍,表示富贵。
东阳:古地名,此处可能指一个富有的家族或地方。
门户:家族或家庭的地位。
胜滕家:超过滕家,滕家可能是当地有名的富贵人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者退休回乡的宁静生活。开篇“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两句,通过对春风秋月与歌酒的享受,以及对八十年人生经历中物质世界的玩味,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乐趣和世俗纷争的豁达态度。

接下来的“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女唱梅花”两句,则展示了长者在家中的祥和氛围。曾孙的活泼可爱与侍女歌声的清甜,共同构建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图景,反映出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入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誇”两句,进一步强化了长者退休后依旧健康且自豪地享受着田园生活。这里,“入乡不杖”意味着归乡时无需拐杖,即身体尚健;“出郭乘轺”则显示了诗人在外出行时的舒适与尊贵。

最后,“儿著绣衣身衣锦,东阳门户胜滕家”两句,突出了长者的家族荣耀和个人的生活品质。孩子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家中的繁华景象超过了以往的荣光。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自然和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退休官员在乡村中享受宁静晚年的美好图景。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蕲春李十九使君赴郡

可怜官职好文词,五十专城未是迟。

晓日镜前无白发,春风门外有红旗。

郡中何处堪携酒,席上谁人解和诗。

唯共交亲开口笑,知君不及洛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司空爱尔尔须知,不信听吟送鹤诗。

羽翮势高宁惜别,稻粱恩厚莫愁饥。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

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

传声千古后,得意一时间。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