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年轻的游子并非我同类,晚年才成为仕宦之人。
酒宴结束后没有一同住宿的朋友,作诗时常常只有我独自吟咏。
在蘋洲见面不知是何日,面对镜湖离别之心又过了一年。
我们两人分别在两地,地位虽高年纪渐长,却少了那份亲近之情。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宾旅:漂泊在外的人,游子。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代指做官。
束我身:束缚了我,意指成为官员。
酒散:酒宴结束。
同宿客:一同留宿的朋友。
诗成:作完诗。
独吟人:独自吟诵诗歌的人。
蘋洲:地名,此处可能为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处。
知何日:不知道何时能再相见。
镜水:清澈如镜的水面,可能指湖水。
离心:离别的思绪。
两处:指诗人和友人各自所在的地方。
相忆在:互相思念。
官高:地位高。
年长:年纪大。
少情亲:情感变得疏远。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孤寂与时光流逝的画面。"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表达了对过往年华的回顾和现实中的孤独感受,那些年轻时的朋友不再是现在的同伴,而自己则被时间的重负所束缚。"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则写出了宴席散去后,缺乏知音的孤独,以及在完成一首诗歌后的自我倾诉。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中,"蘋洲"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是虚构的场所,而"镜水离心"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隔绝,以及对重逢之日的渴望。"又一春"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两句"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无论地位如何提升,年龄如何增长,那份少年时的情谊仍旧珍贵且难以忘怀。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岁月的无尽留恋,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

传声千古后,得意一时间。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郡西亭偶咏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

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郡楼夜宴留客

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

褰帘待月出,把火看潮来。

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

寒天殊未晓,归骑却迟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郢州赠别王八使君

昔是诗狂客,今为酒病夫。

强饮翻怅望,纵醉不欢娱。

鬓发三分白,交亲一半无。

郢城君莫厌,犹校近京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