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二首(其二)

鄛人七十漫多奇,为汉驱民了不知。

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鄛地的人年过七十还充满奇特才能,为汉朝驱使百姓劳作而不自知。
又有谁能在军中被称为亚父,只应推崇那个来自外黄的年轻人。

注释

鄛人:鄛地的人。
七十:七十岁。
漫多奇:非常多才。
为汉:为汉朝。
驱民:驱使百姓劳作。
了不知:毫不自知。
谁合:谁能。
军中:军中。
称亚父:被称为亚父(指有如范增般的智谋人物)。
直须:只应该。
推让:推崇让位。
外黄儿:外黄的年轻人。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军中人物关系的诗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从“鄛人七十漫多奇”可见诗人对边疆老人的赞赏,他们虽然年迈,但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对于汉族文化的传承仍然不知疲倦。"为汉驱民了不知"表达了这些老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坚守和无知,这里的“不知”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单纯和执着。

接着,“谁合军中称亚父”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军营之中,谁配得上被尊称为亚父(类似于伯乐之于马的称谓,指对某一领域有深厚知识和判断力的人)?而答案则是“直须推让外黄儿”,这表明在诗人心目中,只有黄髯(即军中的老兵)才真正配得上这样的尊称。这里的“推让”表现了一种谦逊和礼让的情操,而“外黄儿”则是对这些老兵生活经验和战斗勇气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军中人物特别是资深老兵的尊敬与赞美,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关注。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范增二首(其一)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试院中(其四)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闲却荒庭归未得,一灯明灭照黄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试院中(其一)

白发无聊病更侵,移床卧竹向秋阴。

朝来雁背西风急,吹折江湖万里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试院中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

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