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二)七星杉

五行与万类,有象皆在天。

如何彼杉树,反更侔星躔。

予思古昔意,欲媚兹山巅。

草木尚有斗,人物谁非仙。

栽培自何代,衰老今多年。

大旱不减翠,涉春无益鲜。

生当好世界,过尽閒云烟。

房心欲布政,柱石安可捐。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万物生长于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
为何杉树能与星辰相比,如此非凡?
我思索古人的情感,想要亲近这座山峰。
草木间仍有竞争,人世间谁能不向往成仙?
这棵树从何时开始被栽种,如今已老去多年。
即使大旱,它依然翠绿不减,春天来时也不增新叶。
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看遍世事如烟。
我心中怀揣治理的愿望,怎能舍弃栋梁之材?

注释

有象:一切现象。
杉树:一种高大的树木。
侔星躔:与星辰并列、相比。
古昔:古代。
媚兹:亲近这个。
草木:植物。
斗:竞争。
人物:人类。
仙:神仙。
栽培:种植。
衰老:年老。
大旱:严重干旱。
翠:翠绿。
涉春:整个春天。
益鲜:增加新叶。
世界:生存的世界。
閒云烟:世事如烟。
房心:内心。
布政:治理国家。
柱石:栋梁。
捐:舍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悟。开篇“五行与万类,有象皆在天”一句,以宏大的视角将宇宙万物联系起来,强调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紧接着,“如何彼杉树,反更侔星躔”两句,诗人对比了杉树与星辰之间的相似之处,杉树直冲云霄,与星辰遥相呼应,显示出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和神秘。

“予思古昔意,欲媚兹山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境传说的向往,以及想要达到山巅与天地合一的愿望。接下来的“草木尚有斗,人物谁非仙”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以至于连草木都充满了斗争和生机,而人更是能够达到仙境的高度。

“栽培自何代,衰老今多年”两句,诗人反思了时间的流逝,杉树的成长需要悠久的年代,而现在已经历经沧桑,岁月留下了印记。

“大旱不减翠,涉春无益鲜”则描绘了杉树在干旱和春雨中都能够保持其青翠的景象,显示出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和生命力的顽强。

“生当好世界,过尽閒云烟”一句,诗人表达了珍惜现世美好的愿望,而不是沉迷于虚幻的云烟之中。

最后,“房心欲布政,柱石安可捐”则是诗人的政治理想和行动的决心,希望能够像杉树一样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世界,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理想中的美好社会。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九)丹霞洞

山西十数里,乃是丹霞洞。

直上穷云霓,中宽入罂瓮。

红尘生不识,明月手可捧。

人家千里庭,泉源六月冻。

风雨气势恶,草木精神竦。

灵物少形见,仙官何职贡。

俗缘易厌倦,世事足愁痛。

寄语松上鹤,他年期一控。

形式: 古风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八)虎跑泉

虎跑本何为,彼将对以臆。

有如大丈夫,卓尔抱刚直。

盗泉既不饮,谮人亦不食。

山中小禽兽,何足劳捉搦。

勇气无所泄,爪地成遗迹。

地神嘉乃诚,水源如开辟。

寻常窃六畜,夜傍人墙壁。

是与豺狼同,闻此宜惭色。

形式: 古风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三)炼丹井

丹灶久已毁,井泉空独存。

此地非常地,今人非昔人。

我愿刀圭药,轻举朝明宸。

一言洗天日,万物归阳春。

群仙谁嫉妒,使我身漂沦。

俯视废井水,欲饮碍荆榛。

徘徊片云下,泣涕沾衣巾。

少壮几何时,且醉樽中醇。

形式: 古风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四)玳瑁石

前有县大夫,取此石为器。

嚣然夸谓予,材与工俱美。

如何尔乡人,器用曾莫备。

无乃居荒陬,俗鄙不喜事。

答云此石坚,攻磨动时岁。

官用钱出民,民用钱出已。

出民官不知,喜事诚可贵。

出已乃伤财,谁能不惜费。

大夫闻此言,如有所忿戾。

今君倡是诗,敢以报嘉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