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三六)

今朝腊月二十五,衲僧一曲和云门。

谁将节奏乱孔窍,不到瘢痕伤斧斤。

舌无骨,眼有筋,方见韶阳老子能。

拍拍元来浑是令,哩鸣啰了逻鸣棱。

形式: 偈颂

翻译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和尚们唱起一支曲子应和云门寺。
是谁打乱了音乐的节奏,让人心灵受到触动,仿佛斧头砍在心头的创伤。
说话没有硬气,眼神却充满力量,这才能看出韶阳老者真正的能耐。
原来一切声音都源自命令,无论是拍拍、哩鸣、啰了还是逻鸣棱,都是指令的表现。

注释

衲僧:指穿禅衣的僧人。
云门:佛教寺庙名,此处代指高雅的音乐。
节奏乱孔窍:比喻音乐或言语深深打动人心。
瘢痕:比喻心灵上的创伤。
斧斤:象征力量或打击,这里指音乐的力量。
舌无骨:形容说话柔和而有力。
眼有筋:比喻眼神坚定有力。
韶阳老子:可能指有智慧的老者,也可能指道教中的老子。
拍拍:拟声词,形容声音节奏。
令:命令或指令。

鉴赏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偈颂,以腊月二十五日为背景,通过描述衲僧(僧人的衲衣)与云门(禅宗语,指禅师或禅宗音乐)的互动,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在体验和修行境界。

"今朝腊月二十五,衲僧一曲和云门",开篇点明时间,腊月二十五,衲僧以禅唱应和云门之音,暗示禅修者在节日中融入禅的韵律,达到身心合一。

"谁将节奏乱孔窍,不到瘢痕伤斧斤",进一步描绘禅唱如何触动内心深处,如同音乐穿透心灵,而非外在的刀斧切割,强调禅的力量在于直达本真,而非表面的雕琢。

"舌无骨,眼有筋,方见韶阳老子能",运用比喻,舌头虽无实体,却能表达深意,眼睛虽有筋脉,却能洞察实相,形象地展示禅者的智慧和洞察力,以“韶阳老子”借指高明的禅师。

最后两句"拍拍元来浑是令,哩鸣啰了逻鸣棱",以口语化的禅语收尾,表达了禅唱的自然流畅,如同命令般直接,没有丝毫矫饰,充满了禅的自在与随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唱为载体,寓言般地传达了禅修者对禅境的理解和追求,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七三)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风生虎啸,雾起龙吟。

泥中有刺,绵里有针。

华鸟隔墙相唤甚,十分春事到家林。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六十二)

乳粥当年得善生,心开成道见明星。

而今各各恁么去,犹较瞿昙半月程。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五十八)

小雪纤纤洗霁色,新春冉冉入烧痕。

三千界现非佗物,百亿分身有妙门。

白云儿是青山用,青山父是白云根。

寄语白云数回首,青山免见瘦棱棱。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六十)

云开青山横屋头,雨住流水涨门底。

南无家家观世音,回避不及鼻相抵。

非唯鼻相抵,亦乃同见同闻,同嗅同舐,同身同意,同得同智。

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