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艮上戒舌驷,震初羞指鼋。
细观颐内外,口是祸之门。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收录在他的《大衍易吟》中。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言语的警醒和反思。
"艮上戒舌驷,震初羞指鼋" 这两句表达了对不当言谈的谨慎态度。“艮”在这里代表着堵塞、阻挡之意,“戒舌”即是提醒自己要控制自己的舌头,不让它随意妄动;“驷”则有疾行之义,形容那些轻率无知的话语。而“震初”指的是最初的惊觉或警示,“羞指鼋”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因说错话而感到羞愧的人。
"细观颐内外,口是祸之门。" 这两句深化了前面的意思。“细观”意味着仔细观察,“颐内外”即是指嘴巴内部与外部,这里代指言谈的始末;“口是祸之门”则直接点明了不当的言语能够引发灾难。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引用和个人的体悟,传达出一种修身养性、谨慎用词的生活哲学。诗人以此提醒自己,也警示他人,对于语言的使用应当持有一种敬畏之心,避免因口舌之过而招致麻烦。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无妄均所与,大畜患不多。
性岂无知者,心如未尽何。
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
仁道成已极,体元乾长人。
独休不远复,当且学回仁。
剥三与复四,皆处五阴中。
自拔弃其类,吾推道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