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大衍易吟四十首(其二十二)》。诗中“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表达的是对时间流转和宇宙运行规律的观察与思考,其中“午”指的是午时,即太阳达到最高点的时刻,“子”则是夜晚十一点到一点的时段,“复”意味着循环往复。这里,诗人通过月亮从午时移动至子时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周期性。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则是诗人对宇宙规律的进一步探讨。“六日”可能指的是一周的时间,“七分”则有几种解释,一种可能是指古代将月份划分为七个部分来计算农事,另一种可能是指天文学上的七分之说,即观察天象以预测未来。这里“说”字可以理解为讨论或解读,“观天何隘哉”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对于这种规律是否能被完全认识和掌握的疑问。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时间流转和天象变化的观察,抒发了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仁道成已极,体元乾长人。
独休不远复,当且学回仁。
剥三与复四,皆处五阴中。
自拔弃其类,吾推道是从。
离明用狱四,噬嗑贲旅丰。
中孚夹离卦,两画玩虚中。
俯下知临吉,其如仰观何。
相孚不待荐,一盥已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