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庐山山下倒芳樽,八九人家烟水村。
千尺云崖春上藓,几重月树夜啼猿。
人骑黄鹤去不返,草没丹炉今尚存。
携子高歌醉归去,一溪寒碧绕山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法修炼的隐喻。开篇“庐山山下倒芳樽”一句,以倒置的花樽比喻山下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无常。“八九人家烟水村”则描绘出一个古朴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千尺云崖春上藓”一句,通过对高耸云雾缭绕的山崖和春天生机勃勃的藓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几重月树夜啼猿”则是夜景的描摹,月光下树木的层次感和远处猿啼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人骑黄鹤去不返”一句,以仙侣乘鹤飞升的意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道法修炼的向往。紧接着,“草没丹炉今尚存”则可能指代某种修炼遗迹或物件,暗示了一段历史和传说。
最后两句“携子高歌醉归去,一溪寒碧绕山根”,诗人在大自然中与子女一同欢乐,高声歌唱,直至醉意酩酊地归去。溪水清澈围绕着山脚,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云雾、月夜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仙法修炼的暗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这些意象和隐喻也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情。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不著人间一点尘,翛然一室贮幽人。
清宵瓮下酒中圣,白昼笔头诗泣神。
芳草惜锄怜绿净,落花慵扫爱红匀。
棋声隔断华胥路,自把博山烧暮春。
我方一枕午风眠,君正然香未解船。
知问无为三不答,广咨王母几寥然。
分明翠竹黄花意,何必红铅黑汞篇。
寄语鹤林老居士,甚时叱鹤过西川。
婀娜姮娥处玉宫,秋来梳洗越当空。
阴晴圆缺天何意,离合悲欢事与同。
好去画楼歌舞地,莫来清馆别愁中。
应知人不能如月,月且团圆月月逢。
惊秋镜里鬓边星,到处溪山皆洞庭。
怒雨打莲攲沼绿,颠风掣竹过墙青。
趁船紫燕辞芹渚,缩颈白鸥眠蓼汀。
荷笠欲寻懒翁去,带些爽气入疏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