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公到层轩雪已残,萧林素节晓相看。
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
曾有金樽开兔苑,况无铁甲戍桑乾。
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再和》,描绘了冬日雪景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公到层轩雪已残”写出了主人公来到高楼之上,冬雪已经消融的景象,透露出一丝春天的气息。次句“萧林素节晓相看”进一步描绘早晨的静谧与清冷,用“萧林”和“素节”营造出素净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第三句“山融爱日酥千点”运用比喻,将阳光照耀下的雪景比作酥油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阳光的温暖。第四句“地接顽云缟万端”则以“顽云”形容冬日的阴云,用“缟”字描绘其洁白,形成对比,展现出冬去春来的过渡。
第五、六句“曾有金樽开兔苑,况无铁甲戍桑乾”通过回忆和想象,表达了对往昔欢聚和安宁生活的怀念,同时暗示了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战事或不安定因素。“金樽”和“兔苑”代表了欢乐的宴饮,“铁甲”和“桑乾”则暗指边疆的军事戒备。
最后一句“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以清风助文思,写出佳句,表达诗人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同时流露出对超脱尘世、如广寒宫般宁静生活的向往,寓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冬日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和历史隐喻,展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详
有客秋郊旷望中,更凭佳句发才雄。
牛羊饱食眠平野,雕鹗乘时击迅风。
倦目几随残照断,渴肠惟藉浊醪充。
登临不用频兴感,忧喜能忘是塞翁。
离幽便欲趁芳时,越分非能守一枝。
多语羞随禽反舌,逢辰强学凤来仪。
故林有约依前去,落絮无踪逐处随。
若得东风聊借力,免教燕燕竞差池。
寺在疏林积霭间,举头无处不苍山。
老松怪石莫知岁,幽鸟孤云相与闲。
衮衮红尘嗟宦路,时时飞梦绕禅关。
上方大士观空坐,应笑喧卑数往还。
读书曾寄此轩头,官路归来十二秋。
文酒故人无一在,蓬蒿荒径有馀愁。
差池岁月辜金印,憔悴乾坤复布裘。
却扫尘埃张旧榻,云中鸡犬笑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