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其二)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北海的寒风吹得大地颤抖,我站在明君祠上眺望那片龙堆。
那些白骨都是守卫长城的士兵,他们在日落时分的战场上化为尘埃。

注释

北海:指北方的海域或沙漠地带。
阴风:寒冷刺骨的风。
动地来:强烈到震动大地。
明君祠:纪念英勇君主的祠堂。
龙堆:形容战场或墓地。
髑髅:死者的头骨,这里指战场遗骸。
长城卒:守卫长城的士兵。
日暮:傍晚时分。
沙场:战场。
飞作灰:被风吹散成为尘土。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和军事生活的诗句,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苍凉的情怀。

“北海阴风动地来”,北海指的是今蒙古及内蒙一带,这里的“阴风”给人以凛冽荒凉之感,“动地来”则透露出一种力量强大而不可阻挡的感觉,彷彿能够听见那遥远地方传来的战鼓声。

“明君祠上望龙堆”,这里的“明君”多指军中主将或边塞之主,他站在祭坛之上(祠),向着那遥远的“龙堆”眺望。龙堆常被用来比喻雄伟的建筑或者高大宏伟的自然景观,通过这位明君的目光,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对疆土安全和部下安危深切的关怀。

接下来的“髑髅皆是长城卒”,则是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髑髅”指的是白骨,这里特指战死沙场的士兵遗骸。他们曾经是建造和守卫长城的忠诚之辈,然而如今只剩下冰冷的白骨,令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无情与战争的残酷。

最后,“日暮沙场飞作灰”,诗人描绘了夕阳下的战场,士兵们的遗体在风中被吹散,化为尘埃。这一幕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战争的毁灭性,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段诗通过对边塞景色、军事生活以及战死将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防、忠诚乃至生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5)

常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字:号不详
  • 生卒年:708-765

相关古诗词

塞下曲四首(其三)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塞下曲四首(其四)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法院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

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江行

平湖四无际,此夜泛孤舟。

明月异方意,吴歌令客愁。

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

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