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的《塞下曲四首》中的第四首,通过这短暂而深刻的四句,诗人表达了对边疆戍卒生活艰苦以及战争带来哀伤的深切感慨。
“因嫁单于怨在边”,此句透露了女主人公嫁给边塞将士的心境。古时婚姻多涉及政治联姻,女子往往不得不远嫁他乡,与亲人、故土告别,因此而生出对异族生活的怨恨和不甘。
“蛾眉万古葬胡天”,“蛾眉”指的是美丽的眉毛,这里借用来形象地表达女子的美貌与哀愁。诗人通过“万古葬胡天”的描写,展现了对战乱中无数生命消逝的悲痛,以及边塞苍茫荒凉的景色。
“汉家此去三千里”,这里的“汉家”指的是汉族,而“此去三千里”则形容从中原到达边疆的遥远距离,凸显了边塞之远及生活之艰难。
“青冢常无草木烟”,“青冢”即是荒凉的墓地。诗人通过“常无草木烟”的描写,传递出边塞环境的严酷,以及战死将士长眠于此、生灵稀少的悲凉景象。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情感深沉,通过对女性嫁到边疆生活的描绘和对战争后果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边塞生活的同情与哀悼,以及对战争废墟的无奈与悲哀。
不详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
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平湖四无际,此夜泛孤舟。
明月异方意,吴歌令客愁。
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
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