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停寺

老年落魄犹非昔,破帽遮头谁识得。

不问水郭与山村,杖藜到处寻陈迹。

西丘地势一何壮,建国当年誇石勒。

竺师赖有佛图澄,问道从容降词色。

至今禅刹遗涧阿,松扉昼掩萦烟萝。

水流涓涓水乐奏,山木黯黯山禽歌。

樵人牧竖不敢到,竹径云断惟僧过。

有碑千年字漫灭,忍使老眼空摩挲。

神僧去久山无主,谁听塔上风铃语。

古往今来一笑间,不用悲歌泪如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姚广孝所作,名为《且停寺》。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落魄,漫步于山水之间,寻找历史的痕迹。他不问是繁华的水边城郭还是宁静的山村,只携着藜杖,四处探寻古人的遗迹。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老年落魄犹非昔,破帽遮头谁识得”开篇,表达了自己年老失意,身处世间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境遇。接着,“不问水郭与山村,杖藜到处寻陈迹”,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寻和对过往的怀念。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西丘”的描述,赞美其地势壮丽,并提及了历史上在此建立国家的石勒。通过“竺师赖有佛图澄,问道从容降词色”一句,诗人巧妙地将佛教文化融入其中,展现了对智慧与教化的向往。

“至今禅刹遗涧阿,松扉昼掩萦烟萝”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而“水流涓涓水乐奏,山木黯黯山禽歌”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幽静与远离世俗,只有“樵人牧竖不敢到,竹径云断惟僧过”。

最后,“有碑千年字漫灭,忍使老眼空摩挲”表达了对历史遗迹逐渐消失的感慨,以及诗人内心的无奈与不舍。诗人以“神僧去久山无主,谁听塔上风铃语”感叹历史人物的逝去,以及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怀念。

收录诗词(66)

姚广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 字:斯道
  • 籍贯:苏州府长洲
  • 生卒年:1335—1418

相关古诗词

天界寺

香刹依天极,彤云拥地维。

龙蟠新赐额,龟负旧刊碑。

金铎鸣风殿,珠幢影月墀。

遥瞻晨祝罢,处处蔼春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友人之武林

我住城西寺,君归湖上山。

马声知驿路,树色认乡关。

远戍霜鸿惨,荒汀雪鹭閒。

自怜堤畔柳,愁绪不禁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过涧东赠马生

素抱厌尘缘,林居自澹然。

鸟啼青涧曲,樵唱暮钟边。

香几流松雨,书帷閟竹烟。

常时宾客至,随意煮山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访道权上人宿城南

远寻应不惮,况尔祗同城。

一榻留人处,孤灯照雨明。

藁添新觅句,琴变旧弹声。

此夕谐欢笑,元非徇俗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