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杂咏(其十五)》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社会现象。
首句“蛾眉朝见宠,夕姗来群阴”以“蛾眉”比喻女子的美貌,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在得到宠爱时的风光,而“夕姗来群阴”则暗示了这种宠爱背后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如同阴云密布的天空,预示着可能的变故。
接着,“谮丑伏祸浅,誉美藏机深”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这里“谮丑”指的是背后说人坏话的行为,而“誉美”则是表面上赞美他人,实际上可能隐藏着某种目的或计谋。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两面性以及社会交往中的隐秘动机。
“疗妒世无药,那可知其心”表达了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嫉妒心理的无奈与困惑,指出在这样一个充满猜疑与嫉妒的社会里,似乎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人们的心思难以真正被理解。
“周旋影自失,惝恍魂相寻”则描绘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真实自我可能会迷失,仿佛在迷雾中寻找方向,内心充满了不确定与迷茫。
最后,“溪头浣纱女,日暮愁淫淫”以一位在溪边洗衣的女子为象征,反映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与忧愁。日暮时分,她不仅面对自然界的黄昏,也面临着内心的困惑与忧虑。
“彼此更相羡,泣下俱沾襟”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都难免会羡慕他人的境遇,同时也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伤,泪水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黄景仁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复杂情感状态的精准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