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军歌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陈将军,福建人。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维屏的《三将军歌并序》是一首颂扬英勇抗敌的三位将军的挽歌。诗中描述了葛、陈两位将军在抵御英夷入侵时的壮烈事迹,他们父子皆为忠臣,捐躯报国。葛将军在沙角坚守阵地,尽管兵力薄弱仍奋勇抵抗,最终牺牲,其子也随父阵亡。陈将军在上海西炮台与英夷激战,直至力竭身亡,其遗体十日后颜色未变,被吴人尊崇祭祀。

诗中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英雄人物的细节,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时期军事准备的重要性。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虽然时代变迁,但忠勇之将才并未绝迹,以三位将军为例,表达了对古代将领的敬仰和对当代缺乏将才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反思。

收录诗词(21)

张维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 字:子树
  • 号:南山
  • 籍贯: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
  • 生卒年:1780-1859年

相关古诗词

登黄岩绝顶

姊妹石娟娟,回看锁碧烟。

云深僧梦稳,壁峭客身悬。

舄下走飞瀑,杖头开洞开。

文殊峰上立,孤塔共巍然。

形式: 古风

水调歌头五首(其四)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五首(其三)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粘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五首(其一)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