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退

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

此间本净何须洗,是病皆空岂有方。

示疾维摩元自在,放身南岳离思量。

病根欲去真元在,中夜梦游何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冷硬的枕头和单薄的衣服,睡在一张小竹床上,耳边听到秋天的雨滴,让人心生寒意。
这里原本就清净,何必再清洗?所有的疾病都是空幻,哪里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维摩示疾,他内心自在,放下思绪,远离忧虑。
疾病的根源想要去除,真正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半夜梦游,又能去到哪个地方呢?

注释

冷枕:形容枕头冰冷。
单衣:单薄的衣服。
小竹床:小型的竹制床铺。
卧闻:躺着听到。
秋雨滴心凉:秋雨滴落,心情感到凉意。
本净:本来清净。
何须:何必。
是病:这些疾病。
皆空:都是空幻的。
岂有方:哪里有固定的解决方法。
示疾:展示疾病。
维摩:佛教人物,象征智慧。
元自在:本来就是自由自在的。
南岳:中国南方的著名山脉,象征远方或超脱。
离思量:摆脱了世俗的思考。
病根:疾病的根源。
真元:真实的元气,指生命力。
中夜:半夜。
梦游:梦中旅行。
何有乡:哪里是归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病中独处的情景。他躺在一张简陋的小竹床上,感受到秋雨滴落在心上的凄凉,暗示了内心的孤寂和身体的不适。诗人认为,身处清净之地无需外在洗涤,疾病本身也是空幻无常,无需特定的药方来治疗。他以维摩诘自比,表达出对疾病的超然态度和自在之心,决定放下思绪,远离尘世烦恼,将注意力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诗人进一步强调,虽然病痛看似严重,但真正的生命力(真元)依然存在。夜晚梦中,他不再受现实病痛的束缚,自由地游历于梦境之中,暗示着内心深处对康复和自由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豁达与坚韧,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病愈二首(其二)

病退日身轻,身轻心转清。

山空流水上,海静寸灯明。

朝市谁留住,林泉自不行。

筠溪惭丐士,流荡过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病愈二首(其一)

学道虽云久,沉疴竟未除。

炎烝度三伏,晻暧觉中虚。

嘉谷不自长,荒榛终费锄。

何辞用兰石,梨枣得扶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除夕感怀

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

无心岂畏三尸诉,爱日还惊一岁休。

故国二千空醉眼,新年三十恰平头。

光阴未用相敦迫,领取衰翁两鬓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竞渡

史君欲听榜人讴,一夜江波拍岸流。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

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风殊未收。

角胜争先非老事,凭栏寓目思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