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言事寄于丹

日月昼夜转,年光难驻留。

轩窗才过雨,枕簟即知秋。

草际鸟行出,溪中虹影收。

唯君壮心在,应笑卧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太阳月亮昼夜轮转,美好的时光难以停留。
窗前刚经过一阵雨,枕席上已感受到秋凉。
草丛边鸟儿开始飞过,溪流中彩虹的倒影渐渐消失。
只有您的雄心壮志依旧,在笑看那隐居的水边之地。

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代表时间的流逝。
昼夜:白天与夜晚,指时间的每一个时刻。
年光:岁月,时间。
驻留:停留,不离去。
轩窗:高大的窗户,这里泛指窗户。
才过雨:刚刚下过雨。
枕簟:枕头和竹席,代指寝具,这里指代休息的地方。
知秋:感知到秋天的到来,比喻察觉季节的变换。
草际:草地的边缘。
鸟行出:鸟儿开始飞翔,表示早晨或新的开始。
溪中:小溪之中。
虹影收:彩虹的倒影消失,暗示雨后景象的消散。
唯君:只有您。
壮心:雄心壮志,远大的抱负。
在:存在,保持。
卧沧洲:隐居在水边,象征隐逸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壮心不已的情感。诗中通过“日月昼夜转,年光难驻留”开篇,直接传达出时间飞逝、难以挽留的主题。这两句简洁明快,勾勒出时间流逝的轮廓。

接下来的“轩窗才过雨,枕簟即知秋”则通过具体景象,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界。这里,“轩窗”指的是窗户,通常是古代建筑中高大的窗户,而“枕簟”则是指夜晚睡觉时能够听到外面蝉鸣的声音。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秋雨过后的场景,以及通过蝉鸣声感知秋天的到来,表达了一种对季节转换的敏锐感受。

第三、四句“草际鸟行出,溪中虹影收”则是通过鸟儿在草丛间飞出和溪水中的彩虹消失,传递了秋天景物渐隐退去的情景。这里,“草际”指的是草地的边缘,而“溪中虹影”则是指溪流中出现的彩虹。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生动描绘了秋日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景象。

最后两句“唯君壮心在,应笑卧沧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壮志未减的肯定和鼓励。这里,“唯君壮心在”指的是只有你那份壮心依旧存在,而“应笑卧沧洲”则是在说应该像古代隐者一样,在自然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乐观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季节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人壮志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界深刻而又细腻的情感。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冬日

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

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牖竹风满,绕庭云叶飞。

已嗟周一岁,羁寓尚何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冬夜泊僧舍

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卢卓山人画水

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难君得名。

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

散吞高下应无岸,斜蹙东南势欲倾。

坐久神迷不能决,却疑身在小蓬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处州洞溪

气象四时清,无人画得成。

众山寒叠翠,两派绿分声。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

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