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仙居南峰寺蓝光轩

山光竹影交寒辉,下有碧浸吹涟漪。

沙痕隐隐白鸟去,石声凿凿扁舟归。

芝兰发香禅味远,云雾吐秀人家稀。

须知春事不可挽,杜鹃已绕林中飞。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山间景象。首句"山光竹影交寒辉",通过山光与竹影交织,展现出清冷而幽深的环境,"寒辉"二字更显其宁静。接下来的"碧浸吹涟漪",写的是清澈的溪水荡起涟漪,增添了动态之美。

"沙痕隐隐白鸟去",细腻地描绘了白鸟掠过水面留下的浅浅痕迹,以及其轻盈离去的场景。"石声凿凿扁舟归"则以石声衬托扁舟归来,暗示着时光流转和归隐之意。

"芝兰发香禅味远"借芝兰散发的香气,寓含禅意,让人感受到深远的修行氛围。"云雾吐秀人家稀"则描绘了山中人家稀疏,如在云雾缭绕中显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超脱。

最后两句"须知春事不可挽,杜鹃已绕林中飞",以春事的流逝和杜鹃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季节更迭的深深体悟。

总的来说,郭三益的这首《题仙居南峰寺蓝光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峰寺周边的自然景色,融入了禅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9)

郭三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嘉兴(今属浙江)人,北宋诗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徽宗重和二年(一一一九),为吏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为给事中,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五)。出知洪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卒(同上书卷一七)

  • 字:慎求
  • 籍贯:常州(今属江苏)
  • 生卒年:?~一一二八

相关古诗词

题三峡堂

三峡堂前五月风,吴樯蜀柁古来通。

山如肺附重相掩,水似环连去不穷。

跃马孤城怜倔强,卧龙八阵想英雄。

凭阑千载兴亡事,何异邯郸一枕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人按部过云安下岩留小诗命同赋

道人昔日来开山,山鬼悔泣门不关。

一时梵宇借岩麓,千载绝景归人间。

松萝郁勃树旌纛,水泉丁东鸣佩环。

两苏寂寞涪翁死,杖屦谁与同跻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琵琶亭

香山居士头欲白,秋风吹作湓城客。

眼看世事等虚空,云梦胸中无一物。

举觞独醉天为家,诗成万象遭梳爬。

不管时人皆欲杀,夜深江上听琵琶。

贾胡老妇儿女语,泪湿青衫如著雨。

此公岂作少狂梦,与世浮沈聊尔汝。

我来后公三百年,浔阳至今无管弦。

长安不见遗音寂,依旧康庐翠扫天。

形式: 古风

陆象山先生墓

大道久荆榛,歧路苦未并。

博约岂不贤,末学恣驰骋。

口耳谩纷纭,徒知响与影。

吾心自神明,一掬涵万境。

昔者斯文麾,紫阳已独秉。

厥德天不孤,时生陆子静。

陆朱夫何殊,性天俱炳炳。

议论偶异同,吁咈岂为痉。

考亭任重资,汲多费深绠。

象山直劈豪,举手提要领。

一起跬步间,循循登峻岭。

一从百仞巅,洞视下万顷。

辙迹随入途,金兰同有永。

何知好事徒,纷纷自燕郢。

古人亦有言,闻过乃为幸。

二翁九京中,岂不重炯炯。

低头古墓下,想象见光景。

有剑不敢悬,为君发深省。

形式: 古风